夏日正濃,青青柔柔的草地反射著陽光,綠得可愛;遠近幾處水洼不時傳來蟲鳴聲聲,更添生機;一排排深藍色的光伏發電板一望無際,與藍天接融;遠處,數座風力發電機猶如白色巨人般徐徐轉動著手臂……難以想象,幾年前這里還是成片的鹽堿地,毫無生機可言。如今,只有在記者仔細搜尋下,零星可見幾塊裸露泛白的地皮還提醒著人們這里曾經的模樣。這里是白城市鎮賚縣,就在這片鹽堿灘上,“綠色”之花正悄然綻放。
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5年內第三次來到吉林省視察并留下殷殷囑托——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東北振興戰略,加快推動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期望落在吉林的大地上,生根發芽。
2021年我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打造“兩橫兩縱雙環”電網,完善500千伏電網結構,啟動吉林“陸上風光三峽”工程,推動“吉電南送”特高壓通道建設。
《吉林省委關于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創新發展氫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并整合東部抽水蓄能和西部新能源資源,建設吉林“陸上三峽”工程,擴大“吉電南送”,撬動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發展。
白城結合自身優勢,搶抓發展機遇,在清潔能源領域大展拳腳,基本構建起以風能、光伏為重點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格局。從獲批全國唯一的風電本地消納示范區、全國新能源示范城市,到成功爭取到全國十個之一、東北地區唯一的光伏領跑者基地,再到成為全國三個獎勵激勵50萬千瓦光伏發電領跑基地之一。如今,白城國家級高載能高技術基地已被納入“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北方氫谷”建設全鏈條起步,白城前進的腳步鏗鏘。
今年6月8日,吉林省能源安全暨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強調,加快“陸上風光三峽”建設,著力構建清潔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奮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白城作為我省西部新能源資源最為富集的地區,奮力扛起“陸上風光三峽”建設重任。
白城市能源局副局長田秀華向記者介紹:“截至今年6月末,白城清潔能源裝機580萬千瓦,占全省60%以上。”
因時創新,因地制宜。白城市所處的松嫩平原西部約有5595畝鹽堿地,這在土地肥沃的東北實屬異類。鹽堿地治理是世界性難題,然而鎮賚縣新能源立體發展模式為解決這個難題提供了新思考。
田秀華介紹,白城市的新能源立體式發展模式分三層,空中利用風力發電機采集風能,中間用光伏太陽能電池板采集太陽能,下面是“光伏+”。“我們的‘光伏+’是利用了光伏太陽能電池板距地面2米的距離,和牧業、漁業、農業相結合,形成立體多贏的模式。太陽能電池板的遮光和覆蓋作用使地面的水蒸發量降低,從而增加了土地的含水量,起到保護植被和恢復植被的作用。”
這種立體式發展模式對改善當地的土地鹽堿化、沙化效果明顯。“我在這工作好幾年了,從2019年開始,這里的土地改善效果越來越明顯。”吉電股份白城發電公司新能源部副主任史影甲指著前面一片土地說道,“以前這里就是白花花的鹽堿地,現在基本都長滿了綠草。”
下一步白城市將繼續在綠色新能源領域加大投入力度,奮力走出一條綠色能源發展之路,助力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原標題:一年來,白城市堅持創新引領,努力走出一條綠色能源發展之路——鹽堿灘上綻放“綠色”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