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走進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八家子鎮南溝村,連接成片的黑色塑料大棚內,一段段整齊擺放在地上的菌段內肥厚的金黃色桑黃茁壯生長,孕育著豐收的希望。
“這里頭種的一顆顆‘金疙瘩’是我們村民穩定增收的金鑰匙 。”村民徐明福告訴記者,由于年紀大,還有患病妻子需要照顧,很難外出務工,家里一度沒有收入來源,自從來基地打工后,每年都能增收二萬多元,把桑黃養好了賣上好價錢,還能得到分紅。
曾經圓蔥是南溝村種植的主要農作物,但由于附加值低、受市場影響波動大,始終無法讓村民擺脫貧困。
南溝村地處海蘭江中游,平崗平原上段,區位優勢較好,環境無污染,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具有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得天獨厚的條件,是桑黃繁育生長的黃金地帶。
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農民致富增收。
2017年,南溝村重新謀劃發展路線,經過多方調查、深挖研究,提出利用自然條件優勢,結合科學技術,種植桑黃。
桑黃又稱“森林黃金”,市場價可達每公斤六七百元。“價值高、市場需求大、全年均可采收,堪稱‘金疙瘩’。”南溝村桑黃種植基地負責人孫萬忠說。
為解決產業發展“卡脖子”問題,2018年,東西部對口幫扶協作,和龍市與寧波市鄞州區結成幫扶對子,南溝村獲得寧波援建項目。
2019年,南溝村利用東西協作扶貧資金新建冷棚120棟,種植桑黃58.3萬袋。同時,建設了年產30萬段桑黃菌段生產車間,初步形成了生產、種植為一體的桑黃基地。
2020年,南溝村再次擴大生產,新建大棚110棟、桑黃種植35萬段。
為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今年,在產業發展中,基地遵循‘政府引導、企業經營、農戶參與’的新型發展理念,以協同之舉,拓發展之路,謀百姓之福。采用‘基地+村集體(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模式,實行菌棒集中生產、菌農分戶栽培、產品統一回收、加工銷售。通過做‘兩端’,把農民有效地吸附在產業鏈上,建立了產業帶動,利益聯動,效益共享發展機制。”孫萬忠說。
截至目前,南溝村桑黃產業總投資5900萬元,共建成大棚245個,栽培桑黃菌袋106.8萬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