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鼓勵和扶持農民群眾立足本地資源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游、庭院經濟。要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養造就新型農民隊伍,把現代特色農業這篇文章做好。近年來,我省東部地區牢記囑托,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種植,促進當地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眼下,人參種植漸漸進入紅果期,頭戴“紅帽”的人參娃娃讓靖宇縣濛江鄉四海村的種參戶劉志剛喜上眉稍。作為人參種植的“老把式”,十幾年下來,種參成了劉志剛的事業,規模越來越大,效益也逐年提高。
近年來,依托當地優越的自然條件,濛江鄉積極組織農民開展人參種植,在政策、資金、技術上全力給予扶持。全鄉以中華村、復興村、營林村、四海村、徐家店村、前雙山村為主要集中種植區域,輻射帶動其他13個村共同發展。
延邊州和龍市地理位置偏僻,缺乏優勢產業,以前主要靠傳統農業為生,2018年,當地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寧波援建項目,發展桑黃種植。八家子鎮南溝村的呂文芳以前因病致貧,干不了重體力勞動,自從村里引進了桑黃種植產業,呂文芳可找到了營生,一年四季在桑黃大棚務工,每個月都有2000多元的收入。
截至目前,南溝村已建設桑黃大棚245棟,栽培桑黃菌段106.8萬段,同時建設了年產30萬段桑黃菌段生產車間,初步形成了生產、種植為一體的桑黃基地。同時,桑黃產業基地運營以八家子鎮政府為主體,由鎮級國有企業八家子鎮眾益扶貧開發公司承載運營,形成“企業+基地+村集體+農戶”的經營模式。通過向貧困戶流轉租賃土地、參與運營就業、利潤統籌分配三種方式,為全鎮771戶1368人帶動增收,產業分紅人均年增收1000多元。
“十四五”期間,我省將全力實施特色產業壯大工程,以創建“吉林長白山黑木耳”產業集群為引領,集中培育創建吉林果蔬產業、長白山林特產業集群,推動全省園藝特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吉林鄉村振興提供產業支撐。到2025年,全省園藝特產業產值力爭突破1700億元,成為全省富民增收的標志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