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香入中秋,碩果壓枝頭。9月23日,走進設在長春會展中心7號館的四平形象展示館,濃郁的時代氣息撲面而來。透過琳瑯滿目的展品,人們感受到夢想的綻放、理想的飛翔。
四平館的總面積為360平方米,設有多個展區,分別圍繞紅色文化、黑土地保護、八大產業、特色裝備產品和平地生香農產品,突出展示近年來四平市的經濟建設成就、重點產業規劃、重點企業和名優特色產品。
昨日“英雄城”,今日新高地——
產業興旺 活力迸發
為誠摯邀請海內外朋友來英雄城投資興業、共謀發展,四平市委、市政府充分借助東北亞博覽會高端平臺,精心布置展館,以“黑土大地英雄四平”為宣傳主基調,將視頻、圖片、文字、場景完美結合,突出功能性和觀賞性,全方位展現四平得天獨厚的資源、產業優勢。
紅色文化展區內,墻面設計成飄揚的黨旗圖案,書寫著毛澤東主席親筆擬稿的“化四平街為馬德里”的電報原文,以及“聽黨指揮、敢于勝利、植根人民、一往無前”的四戰四平精神,讀來仿佛身臨炮火紛飛的戰場。紅墻之下,眾多將軍雕像巍然而立,那是四平人民心中不朽的豐碑。刻骨銘心的紅色記憶,在四平血脈傳承,鑄就了新時代的新浪潮。
在黑土地保護展區,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映現在大屏幕上。四平人民牢記囑托,高質高效推廣實施保護性耕作“梨樹模式”。2021年,因地制宜推廣實施保護性耕作493.3萬畝,比省定任務面積增加17.3萬畝,比2020年增加127.3萬畝,增長34.8%。同時,以梨樹縣為核心,建設縣鄉村三級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技術示范體系,輻射帶動東北四省區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
產業興則城市興。四平市豐富完備的資源要素、實力雄厚的產業基礎、宏大扎實的行業矩陣,在八大產業展區內完美體現。
現代農業——糧食年產量穩定在90億斤較高水平;是全國重點商品糧基地、中國優質玉米之都和畜產品加工基地。四平玉米得到國家地理標志認證;四平農業擁有梨樹白豬、雙遼雜糧、伊通梅花鹿、遼河大米等特色品牌。
特色裝備——現有農機企業20余家,初步形成了以吉林省康達農業機械有限公司、四平市順邦農機制造有限公司等為龍頭的農機產業集群;依托一汽解放成立了委托改裝合作基地,現有專用車制造企業16戶,重點企業有(中航)奮進、吉運、雄風等專用汽車企業。設有換熱器國檢中心和換熱器院士工作站,換熱器產品應用于正負電子對撞機等國內重大工程項目中。
食品加工——四平是國家第四批食品產業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已初步形成了以玉米、大豆、雜糧為原料的糧食深加工產業,以豬、雞等為原料的畜禽加工產業,以啤酒、飲料、酸奶為代表的液態飲品產業以及煙草制造業,年可加工轉化各類糧食作物400余萬噸。
基礎化工——四平市現擁有兩個化工園區,已衍生出基礎化工、精細化工、日用化工三大分支,主導產品為離子膜燒堿、液氯、食品級二氧化碳等。
醫藥健康——四平中藥資源豐富,發現的藥用植物達290余種,四平梅花鹿鹿茸榮獲“國家鹿產品博覽會”金獎。四平基本形成了中成藥為主、化藥為輔、鹿產品加工為補充的發展格局。現有中成藥、化學藥等15大劑型近500個品種,知名產品達40余個。
冶金建材——四平市冶金建材產業主要集中在鋼鐵、水泥、玻璃三個行業,產品包括螺紋鋼、鋼絞線、玻璃、水泥、斷橋鋁、步道磚等。規上企業25戶,產值86.04億元。
智慧物流——已初步形成以農產品物流(特別是糧食物流)為主、工業品物流與商貿物流并重的物流產業體系。
休閑旅游——初步形成了以滿族民俗旅游、紅色旅游、休閑度假、生態觀光為特色的系列旅游項目。
“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
黑土綠耕 地道滋味
沃壤蘊農香,福地起歡歌。在這樣的大型展會上,肯定少不了四平公用品牌“平地生香”的身影。自2020年9月22日品牌發布,一年來,“平地生香”憑借其生產高效、生態安全、芳香四溢的好品質,從顧客舌尖走進心尖,在口口相傳中聲名鵲起。
“來看一看大米啊,稻花香米,珍珠香米,香味濃、韌性足、黏度強的好大米!”在吉林省遼河農場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展位前,銷售員劉丹正賣力地吆喝著。
“我們的種植基地位于東遼河南岸、松遼平原腹地,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高、通氣性良好;引二龍湖水自流灌溉,生物及物理防治病蟲草害;精選優質水稻品種,采取種養結合的綠色生態種養方式種植,是實打實的好產品!”劉丹如數家珍。
“隔壁”的吉林省龍財元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員商文才也不甘示弱,介紹說:“我們公司主打的烏香記高粱烏米和烏米面粉,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是理想的天然美食佳品。”
嗅著酒香前行,來到梨樹縣兄弟畜牧農民專業合作社展位,一壇壇窖藏老酒成為無言的廣告。該合作社的前身是王家酒坊,主要從事白酒釀造和畜牧養殖。王家酒坊經過三代人的技術積累,將傳承多年的釀酒方法與現代科學工藝相結合,總結出一套自制曲種和燒酒技術,精選大平川紅高粱為原料,采用加長發酵期、低溫入池等特殊工藝,生產的高粱曲酒口感甘甜、綿柔,回味悠長,在農博會、綠博會等國內外大型展會上廣受好評。
繼續往前走,看到了“花生大王”張英。這次,她帶來了黑花生、紅花生、甜花生和白沙花生。“我希望通過展會,讓百姓了解到除普通紅花生以外的其他特色花生,也讓全國各地的朋友們吃到雙遼的特色花生。”
張英經營的雙遼市雙英種業有限公司,集花生種植、科技推廣、花生加工為一體,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經營模式,先后被評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省科技小巨人企業、省級扶貧龍頭企業。“雙英花生”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審核,獲得了綠色食品證書;產品營養價值高,含有不飽和脂肪酸以及豐富的鈣質和蛋白質。
新疆吉森商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夏治祥,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四平展館。他說:“四平的農產品品類齊全、綠色天然、口感也好,一直都深受新疆人民的喜愛。我這次來與多個企業進行了對接交流,希望未來能夠達成合作。”
“未來目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謀定后動 逐夢而行
在展館內,可以看到四平市未來的產業發展布局。
“十四五”期間,四平市的發展定位是:打造國家現代農業先導區、吉林省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吉林向南開放的重要門戶、東北區域重要物流集散地、吉林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立足此定位,四平市將落實“一主六雙”戰略,推進高質量發展。
展館外圈的六大展板同樣亮點十足。
“多彩四平文化賦能”板塊,展示了四平“1212”全域旅游發展空間格局,即“一核兩翼”三大功能板塊、“一帶兩廊”空間布局。未來,四平為將圍繞全域旅游的發展定位,分工協作,打造鐵西紅色文化體驗與城鄉休閑旅游區、鐵東文化體驗與山水風情旅游區、伊通歷史民族文化體驗與特色美食展示區、梨樹紅色教育與美麗鄉村展示區、雙遼濕地草原風情與鄉村休閑旅游區。
紅色旅游板塊展示了四平“一帶、兩區、兩翼帶動”的紅色旅游空間布局。一帶,即勝利大路紅色旅游景觀帶,連接一江山島戰役紀念園與塔子山綜合發展區;兩區,即英雄城遺產活化區、塔子山綜合發展區;兩翼帶動,左翼為自然生態拓展區,右翼為歷史文化拓展區。
鄉村振興板塊里擺滿了一張張照片,清晰可見玉米產業、棚膜經濟、畜牧養殖業蓬勃發展;鄉村道路整潔、環境優美、山清水秀;村民們喜笑顏開,孩子們愉快玩耍……四平鄉村呈現出一派宜產宜業、宜居宜游的繁榮景象。
“美麗四平幸福家園”板塊中,展示了伊溪濕地、轉山湖、南湖公園、梨樹小天池、雙遼七星湖的優美景色,讓來往游客看到了四季更迭里美不勝收的四平圖景。
玉米產業“黃金鏈”板塊中,玉米圖案枝葉蔓延,分別指向了文旅產業、化工產業、醫藥產業和食品產業,讓人感嘆:小小玉米,巨大價值。
中國優質玉米之都板塊里,“梨樹模式”格外醒目,顯示了四平上下全力推廣黑土地保護性耕作的信心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