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報訊(記者李文瑤)記者從省教育廳了解到,“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我省已實現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全覆蓋,參與課后服務的學生達到146.8萬人,占全省義務教育學生總數的94.8%,課后服務教師人數達到12.4萬人,已形成規模。同時,課后服務工作也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創新、提升質量。
課后服務不僅解決了家長接送難、輔導難的實際問題,同時也有助于學生高效率完成作業,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真正讓家長和學生收獲了滿滿的幸福感。“我們雙職工下班時間和孩子放學時間沖突,隔三岔五就得請假,想給孩子報托管班,又擔心他不能認真學習,很是糾結。現在學校安排課后服務,不僅接孩子的時間寬裕了,學校還進行課業答疑、興趣培養等,家長解放了,孩子還特別開心,真是太好了!”吉林市船營區第十一小學學生吳佳峰的父親說話時,臉上掛滿了笑容。
記者從吉林市教育局了解到,全市現有課后服務學校300所,參加服務的學生23.6萬余人,參加率達到98.23%,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廣泛認可。學校課后服務的內容緊貼教學實際,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需要。船營區第十一小學教學副校長彭新秀介紹,他們的課后服務采取雙線并行原則,鞏固復習課堂學習內容的同時還增加課外知識儲備。每周三課后服務,學校還增設興趣小組活動,確保學生全面發展。針對部分學習吃力、完成作業有困難的學生,老師及時指導答疑解惑,確保當日學業當日消化理解,讓家長放心、學生開心。
“學校開設課后服務,首要的任務就是輔導我們完成作業,對課堂沒消化的知識進行再講解。現在,我每天在學校就能輕松完成作業,不懂的問題老師還提供一對一指導。”對于學校的課后服務,長春市初二學生劉欣然感到十分滿意。
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課后服務的工作中,各學校發揮教育主陣地作用,設置了以作業輔導、興趣培養和體能訓練為主的服務課程,努力實現“作業不出校”的同時,建構起“靜態服務+動態社團”的多維培養模式。全省現已成立特色社團2萬余個,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綜合性服務格局,滿足了學生多元化成長需求,也切實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和課外培訓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