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婷婷 通訊員 荊喜鵬
金融,是經濟社會暢通運行的重要血脈。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在省農聯社黨委領導下,系統內52家農商行(農聯社),把“學史力行”成效體現在聚焦主責主業上,創新金融產品種類,深化普惠金融服務,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不斷為實體經濟發展、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金融活水。
減費讓利,“貸”動致富希望
落木飛揚時節,層霜染紅秋色。又是一個豐收季,看著100余只羊、10頭驢和已經收獲的花生,通榆縣新華鎮保安村的董大哥喜上眉梢。從成功摘掉貧困的“帽子”,到走上致富道路,短短3年時間,他家的凈收入達到10余萬元。
“多虧了通榆農商行為我提供的15萬元資金,我才有了生產的本錢,這日子也越過越有奔頭。”董大哥告訴記者,眼下牲畜和糧食的行情都挺好,他打算再貸點款,明年繼續擴大種養規模。“貸款利息很低,還款壓力小,我這步子也敢邁得大一點。”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一直以來,省農聯社黨委堅持把“讓農民更富”作為使命擔當。聚焦“四不摘帽”要求,制定《關于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意見》,指導系統內行社精簡信貸業務流程,下沉信貸審批授權,加大減費讓利力度,為鄉村振興注入金融活水。
同時,為破解脫貧人口持續發展融資難題,省農聯社積極與省農擔公司合作,創新推出具有“免擔保費、財政貼息、手續簡便”功能的“吉農擔—陽光貸”產品。除此之外,嚴格落實幫扶要求,精心挑選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為幫扶村提供政策、資金、人力、信息支持,幫助在庭院經濟、訂單農業、產業項目上找資源、找出路,助力鄉村產業發展壯大。
目前,吉林農信系統累計向15個脫貧地區發放各項貸款215億元,累計發放脫貧小額貸款和產業幫扶貸款5.3億元,用實際行動奏響讓農民更富的時代樂章。
整村授信,“貸”動鄉村振興
“太好了!沒想到、真是沒想到!這么方便、這么快就貸到款,可幫我解決了大難題啊。”梨樹縣四棵樹鄉田家廟村三組吳大哥看著30萬元授信額度感慨萬千。
今年6月,吳大哥有了再多養幾頭牛的想法,需要資金。“這么大筆資金,短時間該上哪去找呢?”一時間他急得團團轉。恰好趕上梨樹聯社對該村進行整村授信,因整體信譽好,授信額度高,他的融資難題迎刃而解。
據了解,省農聯社把“整村授信”作為本年度“一號工程”,系統內各行社“訪萬家、走萬戶、認萬人”,一大批農戶在“整村授信”過程中得到實惠。
“我們成立專班,班子包片、部室包行(社),基層支部與鄉村支部‘結對共建’,扎實推進‘整村授信’,全量走訪服務、全量建立檔案、全量評議授信,提高農戶貸款便利性和覆蓋率。”省農聯社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已在全省6900個行政村啟動“整村授信”,累計建檔259.6萬戶,預授信33.9萬戶、金額145.3億元。
此外,為了讓“數據多跑路、客戶少跑腿”,吉林農信推出“無感授信,有感反饋”服務模式,貸款申請、審批、簽約、放款、還款實現“全流程線上化”“業務辦理全時化”,這樣一來更多“資產少”“信用好”的普通農戶享受到了優質高效服務。
據悉,截至9月末,吉林農信系統農戶貸款達到234億元,畜牧業貸款達到66.3億元,“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取得階段性成效。
“精準滴灌”,“紅孵貸”助推民企發展
梅河口市冠林土特產品有限公司是當地龍頭企業,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一度難以為繼。緊要關頭,梅河口聯社向該公司發放“紅孵貸”貸款1300萬元,幫其渡過難關,恢復生產經營。
“紅孵貸”是省農聯社支持黨建指導服務中心“紅色孵化器”建設、助推民營企業發展工作創新推出的專屬產品,現已為省內190戶入孵企業“精準滴灌”,累計提供了20.93億元的資金支持,讓利3000余萬元,為企業降低融資成本。
今年,在長春農博會期間,省農聯社專門設立“紅孵貸”助企服務暨產品展銷專區,“紅孵貸”“黨建+金融”模式得到了各界的充分肯定,并榮獲吉林省“紅色孵化器”名優產品展銷活動特色展出獎。眼下,各地市黨建指導服務中心與系統內各縣級行社交叉推薦企業和個體工商戶1758戶,“紅孵貸”推動普惠金融進一步下沉。
金融活水奔流,富農惠企,市場主體活力也被進一步激發,相信在吉林農信的金融助力下,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未來更加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