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劉霄宇)長春市南關區九圣祠社區創新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通過打造“紅蜂筑巢”自治品牌,建強組織,發動群眾,撬動社會各類資源為群眾辦實事。
九圣祠社區負責人告訴記者,打造“紅蜂筑巢”自治品牌,就是希望能夠組織黨員群眾像蜜蜂一樣勤勞、努力,將小區作為自己的家園來治理。
“活動開展以來,社區第一時間就為我們組建了微信群,居民只要有事需要幫助,在群里說一聲,很快就會有社區相關人員來幫忙解決問題,方便了不少,幸福感也增強了。”社區居民劉亞萍高興地告訴記者。
結合“紅蜂筑巢”自治品牌的打造,九圣祠社區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探索建立了群眾點單、黨組織接單、黨員領單的“三單”為民辦事工作模式,快速精準解決問題,切實做到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
“社區通過‘自治骨干’帶頭認領綠地,維護小區公用設施,在小區綠地、圍欄景觀處制作文明標語,打造‘黨員責任田’‘小區管家’等一批群眾身邊的主題服務品牌。”九圣祠社區黨委書記趙月向記者介紹,社區通過推動小區“雙組建”,遴選威望高、能力強的居民黨員擔任支部書記、委員,將支部陣地植入小區庭院,并將組織生活、鄰里中心、矛盾調解、志愿招募、便民服務職能“五站合一”,成為小區自治的樞紐堡壘。
同時,九圣祠社區通過撬動社會力量,實現社區說話有人聽,干事有人跟,并在社區發動引領下,涌現一批有威望的小區帶頭人,義務開展矛盾調解。據了解,該社區實現全年無一起重大安全事故、無一起民轉刑案件發生。
九圣祠社區還將常規保潔、便民維修、政府購買服務等力量整合賦能,組成“功能型”物業,形成“統籌購買在街道、組織指導在社區、服務落點在小區”的長效運轉模式,對小區居民基礎服務需求一站式匹配供給;通過借助舊城改造工程,將小區公用自行車棚進行拆除,并建成400平方米休閑廣場,供居民團體活動、閑暇觀影;通過將志愿者招募站下沉網格,吸納居民2000余人組成“巧手藍領”維修隊,解決居民基礎自維問題。
“家中有個大事小情,都會有志愿者第一時間來處理解決。”說起居民自治以來的幸福生活,解民物業小區二期黨支部書記嚴英臉上寫滿了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