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四平市鐵西區充分發揮“兼合式”黨支部黨建引領、凝聚黨員、整合資源的作用,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送溫暖,實現社區治理“無死角”、服務百姓“零距離”。
一、案例背景
四平市鐵西區下轄5個街道、39個社區,共有居民小區245個。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轄區外來人口不斷增多,社區管理服務力量不足的短板不斷顯現。“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鐵西區積極探索社會治理新途徑,充分發揮小區在職黨員、離退休黨員、物業公司黨員、流動黨員的作用,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整合成立“兼合式”黨支部,踐行為民宗旨、匯聚資源力量、服務居民群眾。
二、主要做法
(一)發揮政治功能,揮好黨建引領“指揮棒”。在原有56個“兼合式”黨支部的基礎上,新成立29個,黨員從最初的554人,發展壯大到現在的7128人,實現434個網格全覆蓋,確保黨的組織建設一貫到底。建立黨員表現征求意見機制。由“兼合式”黨支部定期梳理小區黨員正、負表現清單,為各單位在涉及黨員評優評先、提拔使用、晉級晉職等重大事項時,提供客觀真實的參考。建立黨員雙崗服務機制。按照“工作在單位、服務在小區、奉獻雙崗位”的原則,引導鼓勵在職黨員在小區亮身份、領責任、作表率,全方位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各社區“兼合式”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160余次、“慶祝建黨一百周年”系列活動50余場。
(二)傾聽百姓聲音,譜好服務民生“協奏曲”。全區“兼合式”黨支部扎實開展“大走訪”活動,排查出小區居民關心關注的問題146個,解決問題131個。結合黨員自身專業特長和興趣愛好,組成黨員“六帶頭”志愿者服務隊,志愿服務活動得到小區居民一致好評。1574名“在職黨員”認領“微心愿”1574個,已全部兌現,推動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得到有效破解。針對多個棄管小區環境“臟、亂、差”的局面,“兼合式”黨支部發動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在積極努力推動下,棄管小區內道路整潔通暢了,休閑涼亭和座椅建起來了,花草樹木也多了。
(三)有機整合資源,唱好匯集力量“大合唱”。“兼合式”黨支部結合所在社區的情況和群眾需求,整合社區所在地的資源和結對單位的優勢,開展菜單式、集中式、組團式的黨員服務,做到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的“真兼合”。全區“兼合式”黨支部共凝聚113家轄區單位,輻射帶動居民4萬余戶近9萬人共同參與居民小區治理。在實踐活動中,新開小區“兼合式”黨支部黨員協調四平市第十四中學黨委,幫助解決困難租戶家庭孩子上學難的問題;陽光新城“兼合式”黨支部的黨員,向工作單位四平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黨組積極溝通,免費為老人提供住院理療,緩解了困擾老人多年的走路難問題;濱河家園小區“兼合式”黨支部依托濱河社區商圈黨建聯盟,協調相關單位個人開設了餐飲小吃、蔬菜水果、小服裝店、面食店、化妝品店、藥店等十余項經營項目,聯系域內多家企業提供就業崗位,為居民群眾在“家門口”就業提供便利條件,化解了居民就業難的問題。
三、取得成效
一是不斷厚植黨的執政基礎。通過成立“兼合式”黨支部,建強了黨在基層的組織體系,建立了小區黨員動態管理機制,有效把黨員和群眾組織起來,黨的執政基礎更加鞏固。二是基層治理成效更加突顯。充分發揮了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的作用,引領帶動群眾參與環境衛生整治,文明城、衛生城、平安城創建、“幸福小區”創建工作,不斷整合資源、開展服務,基層治理力量得到強化。三是居民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兼合式”黨支部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我們小區沒有物業,要不是這些黨員幫助協調,不知道還要摸黑走多久。”“下水道多少年都沒有修好,多虧了黨支部,這下好了,再也不怕下雨了!”,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