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創新建立“快遞警哥”服務模式,主動為群眾提供代辦證照、送件上門等便民服務1.3萬余次,真正做到群眾不用跑、警察幫忙辦,有效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一、案例背景
今年以來,遼源市公安局著眼人民群眾對更多更高質量公共服務的新期盼,發揚優良傳統,注重工作創新,著力推動管理服務理念、制度、手段、作風、方式等深層次變革,打造遼源公安群眾工作的“金字招牌”。立足派出所民警輔警長期一線服務實際,充分發揮網格輔警作用,優化服務管理流程、提高服務管理效能,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
二、主要做法
(一)創建“新模式”,實現服務“零距離”。東遼縣公安局白泉派出所探索成立了由輔警組成的“楓橋騎警隊”,在承擔轄區治安巡控、交通管理、維穩處突等任務的同時,為群眾代辦戶籍業務并送證上門,得到轄區群眾廣泛好評,被群眾熱情地贊譽為“快遞警哥”。遼源市公安局著眼社區民警、農村(網格)輔警工作在社區村屯、最貼近人民群眾的優勢,在全市公安機關推廣白泉派出所典型經驗,建立“快遞警哥”代辦服務模式,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城鄉警務室“快遞警哥”服務模式的意見》,推動全市社區民警、農村(網格)輔警在日常開展入戶走訪、巡邏防控、安全宣傳工作的同時,為群眾提供代辦證照、送件上門等服務,進一步強化全市社區民警、農村(網格)輔警公仆意識和為民情懷。
(二)完善“新體系”,開啟服務“直通車”。堅持規范化、制度化運行“快遞警哥”服務模式,確保工作具有長久生命力。將全市208名社區民警、839名農村和網格輔警整建制打造成為“快遞警哥”隊伍,同時依托派出所與鄉鎮(街道)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社區警務機制,充分吸納網格員和志愿者作為“快遞警哥”的宣傳員、信息員,壯大服務隊伍,擴大社會效應。在33個城區警務室和518個農村警務室增設“公安業務代辦點”,做到地點、標識、稱謂、簿冊、流程“五統一”,為“代辦服務”延伸觸角奠定堅實基礎。統一制作“戶籍業務代辦委托授權書”,明確“出生落戶、死亡注銷、非主項變更、發放居住證、發放身份證”5個服務事項可由民警代辦并送件上門,確保服務有章可循、工作不出矛盾。
(三)創新“新方式”,跑出為民“加速度”。著力擴大改革受益面,努力做到“快遞警哥”無難事,想方設法來辦理,政策允許就落地。社區民警、輔警聯合網格員以社區、村屯為單元,分別建立城區“平安網格微信群”和“鄉村掌上村落微信群”,廣泛吸納群眾,構建群眾線上點單、民警線下辦理的網絡服務新模式。針對行動不便的老人、病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居民可通過電話和微信向警務室提出服務申請,民警核實情況后,上門開展信息采集、資料審核,返回派出所辦理業務后再送證上門。今年8月,臥病在床10余年的居民孫先生急需辦理戶口遷移,僅通過網上簡單溝通,“快遞警哥”當天就把代辦好的戶口本送到家中。針對高考前考生扎堆辦理身份證情況,組織戶政部門和各派出所進行點對點的逐一對接,引導雙休日預約辦理或到校集中辦理,最大限度為學生提供便利服務。全年共為全市952名適齡學生預約集中辦理身份證。
三、取得成效
一是服務效率有效提高。今年以來,全市共辦理戶籍業務72061件、辦理居民身份證22793件。其中為群眾提供特色服務,上門服務21次,延時服務332小時,預約服務94件,網上辦理業務2700余件,服務事項辦結率、滿意率達到“兩個100%”。二是治理水平明顯提升。民警在上門服務的同時,抓住機會與群眾面對面溝通交流,了解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聆聽對公安工作的相關意見建議,并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及時化解鄰里糾紛,消除轄區不穩定因素。三是警民關系更加密切?!翱爝f警哥”改善了群眾辦事方式,通過小小的舉動為轄區群眾提供了便利,架起警民連心的橋梁,進一步增強了群眾對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有效拉近了警民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