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延吉市委積極探索服務群眾新舉措,圍繞簡政放權、便民服務,把政務服務延展作為重要事實項目,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換來了群眾的一張張笑臉,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一、案例背景
共有6個街道、70個城市社區,黨員30966名。作為州府所在地,延吉人口基數和密度均處于全州第一位,政務服務需求量高,日均辦件量大。延吉市將6個街道中心社區作為試點,創新推進個人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向基層延展工作,推動實現市政務服務中心、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社區便民服務站三級政務服務聯動和無縫對接,讓群眾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
二、主要做法
(一)改進崗位設置,推動受理窗口下移。6個試點社區全面推行“一窗受理”綜窗改革,在社區便民服務站統一設置3個綜合窗口。分別是綜合1窗口,接入市政務服務中心新版“全流程審批系統”,辦理延展至社區的22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綜合2窗口負責辦理部門自建系統內延展至社區的35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綜合3窗口負責辦理預約服務、巡回服務7個事項以及黨建服務事項。“一窗受理”,取消原來分散設窗,推行窗口整合、服務集成、流程優化的服務機制,有效推動了“單科社工”向“全科社工”的轉變,真正讓群眾體會到“辦事只跑一次”。
(二)改進工作模式,推動服務事項延展。所謂政務服務延展,實質是推動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從市級層面下沉至社區,讓居民在“家門口”便可以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務。綜合考慮群眾需求和社區承載能力,從涉民政務服務事項中進一步梳理出與群眾密切相關的64項高頻服務事項延展至社區。通過采取“入門精準導服、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服務模式,推動高頻政務服務事項進駐綜合服務窗口,實現“一窗通辦、只跑一次”。
(三)改進辦理方式,推動工作力量下沉。通過采取自助辦、現場辦、代辦、幫辦、預約辦、巡回辦等6類方式為群眾辦理政務服務事項,社區統一編制群眾辦事指南和分類辦理流程圖,最大限度為群眾辦事提供方便。全面推行“紅色代辦”服務機制,組建由社區工作者、網格員、黨員志愿者等組成的幫辦代辦隊伍。探索推行錯時、雙休日、節假日預約辦理服務,針對群眾急迫的事項采取延時辦理服務,針對居住偏遠、分散的群眾和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開展免費上門服務,進一步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
三、取得成效
一是提高了政務服務效能。主要體現為“四減”:減材料,所有延展事項所需材料共157件,減少49件,占31.2%;減時限,已向社區延展的64項政務服務事項,均可在線上辦理,審批時限壓縮近60%;減跑動,延展事項全部實現“最多跑一次”;減環節,所有延展事項共減少118個辦事環節,群眾辦事無需再去政務服務中心。二是提升了基層治理水平。一方面,在延展工作中不斷深化簡政放權,擴充了社區公共服務和代辦政務服務事項,實現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在社區一站辦結,提升了社區治理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推行網上辦理政務服務事項的方式,探索構建“互聯網+基層治理”工作格局,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三是增強了社區黨組織功能。試點工作開展以來,6個社區共受理政務服務事項1152件,其中行政審批事項268件、公共服務事項884項,辦結率100%。所有事項中,通過自助辦事項312件、現場辦事項537件、代辦事項97件、幫辦事項133件、預約辦事項34件、巡回辦事項39件,服務居民群眾1152人,滿意率100%。通過試點推進政務服務向社區延展,有效推動了資源下沉,增強了社區黨組織服務功能和政治功能,提升了社區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