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通化師范學院聚焦人民群眾對教育事業的“急難愁盼”,把持續實施“映山紅支教計劃”作為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盡心竭力育人才,滿腔熱忱助發展。
一、案例背景
在長白山地區,很多偏遠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很艱苦,教學資源匱乏,有的學校硬件條件上去了,但是師資短缺、教師老齡化嚴重,難以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新要求。同時,因地方高師院校與基礎教育缺乏有效銜接,教育教學和學術研究脫離基礎教育實際,雙方優勢資源沒有實現共享。通化師范學院立足實際、主動作為,大力實施“映山紅支教計劃”,著力破解農村師資力量短缺難題,躬身力行托起鄉村孩子們未來的希望。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1234”頂崗支教體系,形成通師人才培養特色。聚焦一個目標,以“映山紅”精神做底色;促進兩個提升,重點培養師范生的實踐能力和敬業精神,將教師教育專業服務面向農村基礎教育;創建高校、地方教育局與中小學?!叭絽f同”;頂崗支教、特色服務、對接培訓、應用研究“四位一體”的校地合作平臺,從師范生教育實踐、教師培訓、教學研究、基地學校發展等方面與中小學校開展深度合作,努力培養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四有”好教師。
(二)建立“三全”頂崗支教模式,提升高校服務地方基礎教育能力。構建“全學科、全時段、全覆蓋”的“三全”頂崗支教實習模式,即“所有師范專業都參與、春秋兩季滾動實習、吉林省東南部地區全覆蓋”。重新修訂教學計劃,延長學生教育實習時間,按照“擇優頂崗、志愿支教、集中實習”的原則,把僅秋季學期教育實習調整為春秋兩個學期,實行輪班制頂崗支教實習,春秋滾動授課。全校師范生統一集中實習,實現了頂崗、支教、實習一體化。
(三)建立三方協同平臺,全力服務農村基礎教育。“映山紅支教計劃”的實施,架起了高校、地方教育局與基礎教育學校之間的橋梁,助推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助力鄉村教育振興。多年來,與地方基礎教育學校累計召開頂崗支教經驗交流會12次,組織崗前培訓6期,舉辦頂崗支教成果展4期;每年為農村學校學生授課1萬多課時,為農村學校累計捐贈電腦300多臺、電視10臺、座椅300多套。獲得地方政府、教育局和中小學廣泛贊譽。2021“映山紅”支教教師團隊獲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共同舉辦“吉林好人最美教師暨黃大年式好教師”榮譽稱號,組委會在頒獎詞中寫道:“一盞燈照亮一段路,千燈夜放溫暖山里娃的前途,一朵花芳香一隅,萬樹花開是對世界的美好期許。十三年冬夏流轉,八千師生共襄義舉的熱血豪情,映紅了孩子的笑臉,映紅了田野鄉間。”
三、取得成效
一是補齊了農村基礎教育短板。通化師范學院累計參加頂崗支教學生8000余人,與全省18個縣(市、區)教育局簽訂支教協議,受援學校331所,每年農村基礎教育學校受援學生1萬多人,累計受援學生達百萬人。二是樹立了良好師德師風。通過頂崗支教,錘煉了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了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了服務社會的意識,堅定了從教信念,有的學生連續去農村支教1年,有的因為支教對農村學校和孩子產生深厚感情,考上特崗教師后又重返農村任教。據統計,長白山區基礎教育的骨干力量有近60%都是通化師范學院畢業生。三是促進了鄉村文化教育發展。支教期間,通化師范學院學生以全新的精神面貌、科學的文化知識、健康的生活方式展現出新一代大學生風采,給村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體驗農村生活,引導農民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努力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先進文化的促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