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吉林森工集團紅石林業局黨委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建設為載體,統籌推進員工增收與企業轉型發展,取得了為民辦實事與發展開新局“雙贏”。
一、案例背景
自國有林區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停伐政策實施以來,紅石林業局主營業務由木材生產銷售轉變為生態保護修復,企業主營收入銳減,員工增收渠道收窄,員工工資遠低于地區社會平均工資水平。如何將員工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轉化為企業轉型發展的動力,實現民生與發展共進,成為擺在局黨委案頭的頭等大事。針對員工創業增收愿望迫切,但缺思路、缺技術、缺資金,抗風險能力差的現實,局黨委立足林區資源條件,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論證轉型產業項目,組織人員赴伊春、清源、撫順、集安等地考察學習中藥材種植技術,最終決定投資建設“創業孵化示范基地”,通過“企業搭臺、員工唱戲”,推進富民強企進程。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方向引領,為員工創業搭橋鋪路。創業孵化示范基地選址在紅石林場原棚改拆遷區。2021年4月啟動項目,丈量摸底、拆遷談判、簽訂協議,當月完成一期工程3.5萬平方米征地拆遷。5月開工建設,利用天保產業轉型專項扶持資金300萬元和企業自籌資金50萬元,建成總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標準化大棚21棟,建成1000平方米菌包加工車間并購置了專業設備,完善了基地道路、停車場、仿生大門、鐵藝圍欄等基礎設施建設。
(二)聚焦項目孵化,為員工創業引資筑巢。創業孵化示范基地以“集中統一開展、管理體制科學、帶動效應明顯”為原則,按照“單位立項-黨委審核-員工集資-項目入孵-項目孵化成功遷出-新項目入孵”的流程規范運營。首批14個基層林場申請獲批入駐基地,帶領562名員工集資42.7萬元,發展了黃桃、姑娘果、落地果、葡萄、反季牛奶草莓、甜玉米等水果食品類,木耳、平菇、滑子蘑、榆黃蘑、雞腿蘑等食用菌類,淫羊藿、魯梅克斯等中藥材類,綠化花苗、紅楓等苗木景觀類15個種植項目。
(三)聚焦富民強企,為員工創業繪就藍圖。“十四五”期間計劃投資2856萬元,對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和森林特色食品產業園進行改擴建,擬新建基地大棚500棟,改建產業園區產品加工車間、冷庫、林木和昆蟲標本展室、游客接待中心、林特產品超市2000平方米。發掘各林場現有優勢產業,統籌規劃中草藥、木靈芝、黑木耳、山野菜四大種植基地建設,持續做大森林食藥產業,促進林下經濟產業與森林旅游業融合發展。做深林特產品加工產業。利用企業閑置廠房,計劃建設年產1000噸山核桃果仁加工車間。與吉林大學藥學院合作,深入研發林區靈芝孢子粉、山野菜、野生堅果等林特高端產品,預計年產值1000萬元。做強森林旅游產業。擬建林業博物館,采用聲光電等高科技元素全景再現木幫文化、林區習俗和林業發展歷史。與長白山集團合作打造水路游長白山項目,與鑫峰塬文化旅游公司合作打造國防教育主題公園項目。突出森林特色主題,逐步開發森林馬拉松、森林騎行賽、森林漫步、森林瑜伽、原始森林探秘、星空營地等旅游產品,全力打造森林旅游城。
三、取得成效
紅石林業局以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為龍頭,通過免費提供場地設施、政策咨詢、資金扶持、技術培訓、市場推廣等服務保障措施,極大降低了員工創業成本和經營風險,掀起了員工創業熱潮,加快了企業產業結構調整進程。目前,入孵的12個創業項目已實現收入80萬元。基地外各單位因地制宜發展了中草藥、葵花、刺嫩芽種植,林蛙養殖、紅松子采集銷售、綠化苗木培育等創業項目,年產值近6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