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王江濱的日常工作緊張且忙碌,已擔任過兩屆全國人大代表的她,每年都能在大會上提出很多高質量的意見和建議,成為國家有關部門制定政策的重要參考。王江濱告訴記者,這其中的“靈感”,很多來自于她和患者的交流。
“醫生和患者接觸得最多,接待的患者來自五湖四海,從事著各種職業,在與他們家長里短的交流中,不僅縮短了醫患之間的距離,減輕了患者的心理負擔,也讓我在一問一答中了解了社情民意,不經意間知道了百姓的所思所想。”王江濱告訴記者,正是在與病患的交流與工作實踐中讓她感到,很多重大疾病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從而把疾病扼殺在萌芽中,減輕患者的痛苦。也正是有了這份時刻以人民健康安全為念的責任感,王江濱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今年伊始就擬定了一份《關于加強癌癥篩查專項財政資金投入的建議》,打算提交大會。
“在首個代表任期內,我就曾建議由政府承擔全部費用,在全國范圍內對適齡兒童進行乙肝疫苗的免費接種,將抗病毒藥物納入各級醫保等多個建議。后來這些問題都引起承辦部門的重視并很快得到落實。”正是有王江濱這樣的全國人大代表的關注與推動,在過去的十年里,我國抗病毒治療慢性乙肝的所有藥物被納入包括新農合在內的各級醫保,用人單位也取消了對肝炎病毒攜帶者的篩查和歧視,使很多患病的年輕人能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由政府承擔全部費用,在全國范圍內對適齡兒童進行乙肝疫苗的預防接種,我國兒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率明顯降低……
“人大代表是一個光榮的稱號,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當代表就要時刻把群眾的事放在心中。”王江濱談及自己的履職感受感慨良多。據統計,僅本屆人大代表任職的4年多時間里,王江濱就先后向全國人大提出議案3項,建議20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