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黃文秀為原型的影視作品《大山的女兒》收官,無數觀眾和網友再度被這位駐村書記的故事打動。大家紛紛在不同平臺或者彈幕中留言表示,“看完黃文秀書記的故事真的淚目啊!”“雖然早已知道結局,卻還是忍不住想你!”“我可能永遠沒有辦法達到黃文秀書記這樣的高度,但是我會一直朝著這種高度前進。致敬!”……
“時代楷模”、“七一勛章”獲得者的黃文秀生前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宣傳部干部。畢業后她義無反顧奔赴偏遠貧困山村,帶動當地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然而,一場山洪卻讓這位“大山的女兒”的人生定格在了30歲。
一轉眼,黃文秀已經離開我們3年了,雖然她的音容笑貌早已定格在一段段視頻和一張張照片上,但最近終于又可以看到她的故事,就好像她也再次回到我們身邊,在飾演她的演員的一顰一笑中,我們的心似乎也得到了慰藉與希望,“我們從未忘記過你,我們想念你啊!”
今天小馬向各位讀者鄭重推薦剛剛在央視一套播完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一起近距離了解這樣一個平常卻不平凡的鄰家女孩在短暫人生中的無限綻放。
致敬“時代楷模”、深情講述黃文秀用美好青春詮釋共產黨人初心使命故事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由雷獻禾執導,楊蓉、劉奕君領銜主演。該劇扎根鄉土,取材現實,熒幕再現英雄形象,弘揚脫貧攻堅精神,是對以黃文秀為代表的優秀青年黨員的深情禮贊。
為了把故事講好,這部劇獨具匠心地選擇黃文秀殉職的那個雷雨交加的悲傷夜晚開場,以倒敘手法講述黃文秀短暫而閃亮的一生。該劇也始終貫穿著這樣的風格,沒有從冗長或宏大敘事方面著墨,更多的是回到了把人物走近、把故事推遠的敘事風格,這樣能夠讓我們迅速接受這個人物,也接受這個故事。它用黃文秀這樣一個女性柔弱的青春形象,去把農村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表現出來,可以說這種表現形式是非常大膽的,也更具現實主義意義,讓整部劇都綻放著美麗的人性之花。
值得一提的是,該劇導演雷獻禾是長影一級導演,代表作有《離開雷鋒的日子》《老阿姨》《大雪無痕》等影視作品。此次,再次挑戰拍攝典型人物的事跡故事,他曾在該劇的研討活動中表示,這部劇是在深入探求人物、扎實體驗生活的基礎上完成的,強化了黃文秀一顆感恩的心和生前喜愛的《紅星照耀中國》《貧窮的本質》兩本書的貫穿表達,差異化塑造黃文秀典型。
其實,當我們從熒幕上看到“黃文秀”,再談起她的事跡,說的已不僅僅是一個青年黨員、一位駐村第一書記,更多是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路上匯聚的楷模精神,一種心系人民、報國為民的英雄情懷。黃文秀是有為青年、優秀基層黨員干部的杰出代表,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山的女兒》是一部獻給曾經奔忙在脫貧一線,同貧困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將最美的年華奉獻給脫貧事業的數百萬扶貧干部的。該劇總制片人嚴從華也表示,作為影視工作者,我們在創作中秉持既要把好度,把黨的思想、理論、主張落實下去,也要做到讓百姓愛看,貼近生活、實實在在。
有這樣一個拍攝期間的小插曲,讓小馬格外“破防”——扮演黃文秀的演員楊蓉曾回憶說,“《大山的女兒》拍攝時,當地的村民專程開車兩三個小時到達拍攝地,就為了來看看我像不像文秀書記。當村民們看見我戴著黑框眼鏡,扎著高馬尾,身穿寫著第一書記名字的紅色馬甲時,他們說好像,大喊‘文秀書記!文秀書記!’”……這場景畫面感極強,就算沒能身臨其境,仍然能夠感受到村民們是多思念她啊!
在廣西,傳說離世的人,如果思念家人和朋友,就會變成蝴蝶,飛回家鄉看看。黃文秀離世后,曾有一只黃色的蝴蝶飛到村支部,村民說:“這是黃書記回來看我們了!”如今,黃文秀牽掛的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20年底,百坭村杉木、油茶、砂糖橘長勢茂盛,早已實現整村脫貧;2021年9月,百坭村文秀幼兒園正式開學,解決了百坭村及鄰近村屯孩子上學難問題。黃文秀當初的心愿得以實現……
“總有一段新的長路漫漫,兩萬五又兩萬五。想到這些的我們把眼淚擦干,還有那遠方的風雨不孤單”……黃書記,我們向你致敬!文秀,我們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