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工作導向推動文化建設,讓文化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將“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繁榮發展”作為今后五年我省要著力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并提出“推進省‘三館’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城鄉文化資源配置”的具體部署。站在新的起點上,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在向文化強省目標奮進的征途上,我們要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以科學的理念、系統的思維、統籌的辦法,不斷優化文化資源配置,全面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為廣大百姓提供更豐富、更優質的精神食糧。
讓城鄉百姓共享文化發展成果,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必須遵循統籌協調、共建共享的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城鄉一體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從戰略的高度,強化頂層設計,注重統籌協調,制定符合省情和現實發展需要、切實可行的規劃和舉措。優化城鄉文化資源配置的重點在農村和基層,發展實踐中,要通過健全城鄉聯動機制、加強服務資源整合和互聯互通、推進城鄉“結對子”等形式,強化城市對農村文化建設的幫扶,引導優質文化資源和服務下沉,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不斷擴大覆蓋面。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形勢,適時調整提高具體指標,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方式參與城鄉文化設施建設和運營,拓寬社會力量參與渠道。同時要進一步強化監管,依法保障人民文化權益,讓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法治軌道上健康發展。
讓城鄉百姓共享文化發展成果,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需要深入挖掘資源潛力,因地制宜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推動城鄉文化建設既要堅持保障基本、普惠均等,穩固發展根基,又要尊重差異,鼓勵地方善用優勢,率先拓展提升,充分發揮引領、示范、帶動作用,形成布局科學均衡,質量梯次提升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格局。“標準化”“均等化”“一體建設”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要求,但也并不意味著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的“同質化”,在優化城鄉資源配置過程中,各地應深入挖掘文化資源潛力,體現地方特色。同時結合自身實際,充分考慮百姓需求和發展現狀,避免公共文化資源的閑置浪費,著力發展重點文化產業和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夯實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應和產業拉動作用的文化產業大項目。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遵循循序漸進、穩步推進原則,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持續增強城鄉百姓文化獲得感。
讓城鄉百姓共享文化發展成果,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必須強化供給、注重實效。為百姓提供內容豐富、優質高效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是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加快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供給水平,讓百姓的文化自信更有底氣。第一,要加強數字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以數字化手段促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的可達性。隨著城鄉人口流動的日益增強,公共文化產品供給方式也應隨之改變,應充分運用現代化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持續提升文化產品供給效能,如依托現有有線電視網絡設施、廣電5G網絡和互聯互通平臺,形成文化專網。第二,要加強流動文化服務設施建設。開展流動文化服務是彌補農村和基層公共文化設施薄弱的有效方式,能夠讓百姓更加便捷地享受到高質量公共文化服務,有利于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如以建設流動電影院、流動圖書館、流動文化講壇、文藝小分隊等形式,把慰問演出、文藝輔導、展覽講座等文化活動內容送到百姓身邊。第三,要持續擴大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范圍。充分利用現有公共文化設施來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是優化城鄉公共文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方式,也是現有公共文化設置充分發揮作用的重要路徑。各級各類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場館應逐步擴大免費開放范圍,進一步完善免費開放服務公共空間及設施,探索推進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積極做好延時、錯時和流動服務,完善保障機制。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推動有條件的公共文化機構盤活文化資源,開發文創產品。做好公共文化服務宣傳推廣,提高群眾知曉率、參與率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