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論壇之“律動的生活美學——戶外電影如何引領國民生活新方式”主題論壇活動現場。 本報記者 王萌 攝
2022年度全國電影頻道聯盟年會活動暨高峰論壇活動現場。本報記者 王萌 攝
《我是小演員》微電影系列項目及《光影鄉村》微電影大賽項目啟動儀式。 本報記者 王萌 攝
“2022長影之夜”特設環節《見證青春》。 本報記者 王萌 攝
紀錄電影《七十七天》海報
電影《人生大事》海報
紀錄電影《珠峰隊長》海報
在電影強國的遠景目標和《“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指導下,推動中國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電影強國建設,已成為各大電影節論壇的必備議題和行業使命。同樣,在第十七屆中國長春電影節上,3場代表行業較高水準的電影論壇活動應運而生,邀請到諸多電影人、行業學者和國內高校影視類學科師生,共聚春城影都,探討在實現宏偉目標的過程中,電影各領域如何破解眼下難點,同心努力,共話未來。
“疫情之下電影創作重啟的路徑選擇”主題:
與時代同頻共振,永葆創作熱情
如何在當前疫情常態化管理的狀態之下,讓中國電影仍堅持不懈、奮進向前,把“電影強國”之路越走越順越走越寬?8月24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評論家、影視策劃人、編劇、演員共同參與第十七屆中國長春電影節“疫情之下電影創作重啟的路徑選擇”電影主題論壇活動,各抒己見,為電影創作建言獻策。
“劇本,劇本,一劇之本!”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常務副會長張衛在發言中表示,“編劇也好,電影公司也好,都應該在一個領域深挖,特別是青年編劇,要深耕原有擅長的領域和題材,比如《滾蛋吧!腫瘤君》的編劇袁媛對當代青年精神世界的挖掘很深刻,那就應該在這個領域繼續深挖,不斷突破自己、持續出彩,保持行業認可度和權威性。”
作為本屆電影節“金鹿獎”評委,電影《戰狼》系列編劇劉毅則以票房與口碑雙贏的《人生大事》為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自然流露的喜感才是當下人們所期盼的高水準喜劇”。他認為,創作者不可能全知全能,能把自己擅長的題材、熟悉的生活、天馬行空的想象寫好、拍好,才能建立個人風格、品牌,也才能進一步打造屬于自己的“創作宇宙”,這一點尤為重要。
長春本土青年編劇范亞男坦言,近兩年的全球電影全產業鏈受到了嚴重沖擊,但越是艱難時刻,中國電影人越要做出一些有影響力的電影,“做強做大自己,才能增強中國電影產業抗擊打、抗挫折的能力。用正能量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用普通人的生活,來反映時代變遷、家國情懷,站穩電影人民性的立場。”
影視策劃人路海波始終心系長影發展,他將長影近期集結一批簽約編劇、導演、演員的積極動作稱為“動真格的了!”“長影可以跟一些大項目、大制作,也可以投資像《人生大事》《送你一朵小紅花》這樣以小博大的作品,但對于經典IP的翻拍,戰略上要大膽,戰術上卻要謹慎,要注重新的積淀。”路海波說。
“疫情加速了娛樂多元化對電影行業的沖擊。”這是電影《一出好戲》編劇查慕春的觀點。在探討如何讓觀眾回到電影院看電影的話題,他認為,首先要找出問題根源——怎樣的作品,才能讓觀眾感覺值得去電影院看電影。“要創作有時代感,符合當下時代人們心境的作品,這樣才能在療愈人心的過程中,重新培養觀眾的觀影熱情和信心。”查慕春說。
剛與長影簽約的青年編劇袁媛更看好現實主義題材的發展空間,并表示自己近期的創作方向是女性婚育、養老題材。“論壇實際上是對行業的前瞻性探討,它會對電影創作實踐產生一定影響,對推動中國電影品牌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戶外電影如何引領國民生活新方式”主題:
感謝“搖籃”呵護,積極破解“小眾”現狀
“特別感謝長春電影節和長影集團能為中國戶外電影專設論壇,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通過中國戶外電影主創團隊在國家級電影節的集體亮相,期待未來能有更多人了解、喜愛戶外電影。”8月24日,在第十七屆中國長春電影節“律動的生活美學——戶外電影如何引領國民生活新方式”電影主題論壇活動上,戶外電影《七十七天》導演、主演趙漢唐如是說。當日,《七十七天》《無盡攀登》和《珠峰隊長》3部戶外電影主創人員齊聚春城,用自己的真實經歷、坎坷的拍攝歷程深度詮釋何謂“詩和遠方”,也嘗試探索戶外電影告別“小眾”的路徑。
“我當初去談電影投資的時候,對方聽說我要拍一部戶外電影,問我劇情中能否穿插尋寶情節,我沒有同意,堅持要保留它的純粹性,不能加入噱頭。”事實證明,趙漢唐的堅持是對的,他還將《七十七天》定義為具有故事性的戶外紀錄電影,邀請演員江一燕與他共同演繹探險作家穿越羌塘無人區的故事。帶有劇情的“記錄”,使這部探索之作獲得1.04億元的票房,成為同類型影片中的票房翹楚。
《珠峰隊長》導演吳曦坦言,籌備影片用了10年左右時間,為了克服請不到專業團隊拍攝的困難,他將高山向導培訓成了“高山攝影師”。“在超過海拔6000米以后,拍攝變得非常艱難,向導需要背著幾十公斤重的裝備,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低溫下拍攝。”吳曦說,由于他堅持制作純粹的戶外電影,因此影片后期制作歷經3年之久。
戶外電影能否與特效“搭界”?“隨著電影工業的發展,戶外電影與特效也可以有一定的結合,在我的電影中,實景拍攝與特效鏡頭的比例大概是9∶1。”趙漢唐的話引發眾人好奇——為什么會有那十分之一?“因為風暴、龍卷風的場景我們是很難拍到的,還包括動物。但受拍攝資金所限,不可能花很多錢去做特效。”
秉持“在山上發生什么就記錄什么”的創作理念,《珠峰隊長》導演吳曦堅持登山拍攝,甚至在海拔8800多米的山上成功挑戰無人機航拍。“我的想法很簡單,想讓更多普通人坐在電影院里‘登上’珠峰,感受到極限運動帶來的驚喜,讓戶外電影逐漸告別‘小眾’。”吳曦說。
戶外電影能否進影城的綠布景前去拍?主創們異口同聲地給出否定答案。趙漢唐說:“中國有非常豐富的雪山資源,有壯麗的大西北、西南的山地,希望演員們能夠進入真實的極限環境去拍攝,這樣他們的膚色和呼吸都能更接近真實。”
43年不懈堅持,憑借一副假肢5次沖擊珠峰,并最終成功登頂的夏伯渝,是《無盡攀登》的創作原型兼主演。他認為,戶外運動體現的是攀登精神和團隊精神。“1975年我第一次攀登珠峰,心里想的就是要征服它,后來幾次攀登過程中經歷了自然災害以及許多艱難險阻,所以2018年當我成功登頂時,心里想的是,不是我們征服了自然,而是自然接納了我們。”正是因為有了“夏伯渝們”不懈挑戰極限環境的勇氣,使得更多電影創作者關注到戶外電影,并相繼投身拍攝。
“由衷感謝中國長春電影節,專門關注戶外電影,真正印證了‘新時代·新搖籃·新力量·新坐標’的主題。作為一名新導演,我也感受到了‘搖籃’的呵護。”吳曦說。
2022年度全國電影頻道聯盟:
共話數字時代電影傳媒的使命與挑戰
在8月25日舉辦的2022年度全國電影頻道聯盟高峰論壇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電影傳媒運營管理者、高校影視專業學者、知名編劇導演、青年電影創業人以及頭部視頻網站運營者代表齊聚長春,聚焦“數字時代:創新·賦能·發展——電影頻道在電影產業生態鏈中的多種可能性”主題,圍繞電影傳媒的使命與挑戰,深入探討數字時代電影頻道的產業拓展,共話電影頻道在電影產業生態鏈中的多種可能性,共謀助力中國電影事業新突破與快發展。
活動中,9位特邀主講嘉賓從各個領域對相關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并就行業發展進行了前瞻性的探討,共同思考作為傳統媒體的電影頻道如何以二次創業的精神面對時代潮流的更迭,支持電影傳媒人在面臨市場挑戰的過程中,共同尋找產業新機遇,從而實現更高效的數字文化生產與IP構建,為助力電影事業回歸本源貢獻力量。“在中國長春電影節這個官方平臺上舉辦如此高規格行業論壇,對我們這些研究人員和從業者來說,具有方向標一樣的重要意義,不僅給予媒體行業更多信心,也為作為媒體消費者的觀眾提供了一個對大環境的認知基礎。”主講嘉賓之一的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動畫研究院研究員顧啟軍說。
此外,現場還舉辦了2022年度全國電影頻道聯盟重點培育的合作項目《我是小演員》微電影系列項目及《光影鄉村》微電影大賽啟動儀式。《我是小演員》微電影系列項目通過少年兒童“學習經典、表演經典、感悟經典”,通過光影育人塑造家國情懷。目前,該項目在全國電影頻道聯盟成員單位所在地湖南、廣東、陜西、河南等省份均已落地實施,吉林、福建等地也將陸續啟動。《光影鄉村》微電影大賽項目將征集、評選一批以“講好中國故事,振興鄉村文化”為主題的彰顯時代精神的微電影作品,通過光影藝術反映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向黨的二十大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