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來,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我省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秩序造成了較大影響,一些中小企業的生存壓力陡然增大。但與此同時,不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憑借其掌握的“獨門絕技”卻展現出了更強的抗沖擊的能力。4月底前,2021年認定的全省197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全部實現復工復產,一季度,606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19億元,利潤達24億元。
近日,我省再次出現局部疫情。記者在東北工業集團位于長春新區的總部內看到,吉林大華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廠房生產緊張忙碌,員工每日入廠前查驗抗原自測、測量體溫,入廠后進行核酸檢測、環境消毒消殺,在保障科學精準防控疫情的基礎上,不斷實現產能產量的新突破。
“盡管上半年受到疫情影響,但企業的外貿訂單情況卻實現了逆勢飄紅。”吉林大華機械制造公司市場營銷部副部長袁兵說,“今年到5月底,我們實現飛輪齒圈總成出口93萬套、齒圈沖壓件73萬件,外貿收入沖破1.2億元。”疫情期間,面對原材料短缺、交通封閉、產能受限等情況,吉林大華第一時間實行駐廠封閉生產,與交通部門和商務部門協調保供綠色通道,組織快船、鐵路等高效運輸方式,確保原材料和成品貨物的順利流通,確保客戶訂單不會因疫情因素造成延誤,實現了出口訂單的按時交付。
“很高興能被認定為今年的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省市工信部門為企業搭建的一系列發展平臺成為我們‘專精特新’道路上的強有力支撐,為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金融、場地、人才等方面難題保駕護航。”在不久前剛剛結束的全省金融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推進會上,長春方奧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寶貴向記者道出了他的喜悅之情。
今年我省有409戶企業被新增認定為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這一數量相比2021年的197戶,增長超過兩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新增25家。截至目前,全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量已達到606家,呈現出專制造、成長快、創新強、活力足的發展特點,逐漸成為我省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新引擎。
今年我省發布了《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梯度培育工程的意見》,為全省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提供了更為堅實的政策支撐。1月19日,全省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大會的召開為全省中小企業鼓勁、加油,徹底吹響了今年我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沖鋒號角。
在四平市紅嘴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艾斯克機電股份有限公司,一臺臺智能化的家禽屠宰機械整齊地排列在車間內,流水線般地作業場景讓人過目難忘。
這是一家專業從事家禽屠宰及深加工成套裝備研發、制造、銷售及提供工藝、設備維護解決方案的企業,在家禽自動掏膛成套設備等食品機械領域,市場占有率穩居國內前列。依靠自身的技術實力與創新動能,艾斯克機電股份有限公司在2020年12月被工信部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1年8月成為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截至目前,兩年來我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達到1.02萬個,戶均近17個,大多分布在醫藥、汽車、專用設備、農副食品加工和石化產業,與我省產業發展方向高度契合,已經形成以戰略新興產業為主導、科技進步為動力的新增長點。
發展潛力大、發展后勁足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突出優勢。近兩年來,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已投入研發經費54.9億元,研發人員達2.35萬人,設立市級以上技術研究院22個、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388個,呈現較強的持續發展能力。
到2025年底前,我省“十百千萬”優質企業群體將完成布局,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達10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100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擴容至1500戶、市(州)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000戶,培育優質“種子企業”10000戶。
屆時,一個結構完整、梯次分明、布局合理、效能過硬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新格局將為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