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把“必須勇于自我革命,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列為五年壯闊征程給我們的“八個必須”深刻啟示之一,把“黨建引領能力顯著躍升”作為今后五年要錨定的“六個顯著躍升”奮斗目標之一。高校承擔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時代重任,要毫不動搖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這個政治原則,在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把高校黨組織建設得更加堅強、更加有力,使黨的領導覆蓋辦學治校各領域、融入人才培養各方面,使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日益提升,在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主責主業、推進高校各項工作中全面發揮作用。
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動搖。高校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和重要的政治功能,方向問題是大學建設的根本性問題,必須把黨組織政治領導力旗幟鮮明地體現到高校建設和改革發展中,確保黨領導下的高校政治過硬、方向正確,筑牢辦學根基。一是立足培根鑄魂擦亮底色。我國社會主義教育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我國大學最鮮亮的底色。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才能確保高校人才培養始終以黨和國家發展需要、社會需求為導向。二是把黨組織政治領導力貫穿高校工作各領域、各環節、各方面。主動把學校事業發展放到黨和國家戰略全局中思考,融入民族復興偉大進程中謀劃。只有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持之以恒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統領各項工作,才能把高校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各項要求落實到各個崗位職責里,把黨組織政治領導力體現在日常實際行動上。三是強化高校黨委自身建設和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強黨建工作頂層設計,黨委切實履行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完善管黨治黨責任體系,提升把方向、管大局、做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能力,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明確責任清單,強化考核監督。建強基層組織戰斗堡壘,使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得以有力落實,讓學校改革發展更好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始終引領學校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把思想建設作為黨的基礎性建設,淬煉自我革命銳利思想武器。”高校黨委必須提升思想引領力,在勇于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抓住歷史機遇,緊扣時代脈搏,心懷“國之大者”,為在新征程上推進學校各項事業發展提供思想引領。一是持續強化創新理論武裝。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健全“第一議題”制度,夯實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制度,打造“學研講用”一體化學習體系,促進理論武裝走深走心走實。二是加強思想理論和意識形態等陣地建設。強化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與思政教師隊伍建設,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新媒體等陣地建設與管理。三是不斷解放思想、推進改革。就學校發展涉及的一系列深水區問題和硬骨頭難題進行系統研究,彰顯黨組織思想引領力,帶領黨員干部和廣大教職員工更好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結合起來,把黨和人民事業對知識與人才的迫切需要變成堅定自覺的實際行動。
始終強化工作覆蓋面和輻射力,著力擴大辦學影響。在群眾組織力日益提升上下氣力,抓實基層黨建工作標準化建設,形成清晰的工作思路,動員和組織廣大師生為學校發展獻計出力,增強各項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一是堅持內涵式發展定位,統籌推進學科專業體系、科研體制機制、大學創新體系、健康學術生態建構。二是深入開展“基層建設年”活動,持續推進新時代吉林黨支部標準體系(BTX)建設,堅持標準先行,打造黨建工作特色品牌,通過品牌建設帶動、輻射學校各領域形成品牌文化意識。三是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組織師生踴躍參與“雙創”,涌現更多成果。
始終開門辦學、鏈接社會,全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省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專題培訓班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列入重要課程。高校只有堅定不移推進黨的建設,堅持“培養益地人才、研發益地項目、產出益地成果”理念,主動融入區域發展戰略和產業鏈創新鏈,才能找準教學科研與服務社會的結合點。長春大學旅游學院是吉林省唯一以旅游命名、培養文旅產業鏈人才的高校,著眼于把應用型人才培養融入“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打破專業壁壘,強化學科交叉融合,積極促進“旅游+專業”多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發展。通過成立冰雪產業研究院、鄉村文旅產業學院、文旅藝術創意中心等舉措,持續深耕行業領域,構建“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協同創新平臺。把學科建設作為發展根基,因地制宜、彰顯特色,鼓勵學生學有所成,投身“奮斗有我、就在吉林,讓我們一起向未來”的時代洪流。
(作者系長春大學旅游學院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