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晚上6點。寒風中,長春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管理科的幾名工作人員穿上防護服,帶著礦泉水、面包、火腿腸、方便面、棉被等救助物資和愛心防疫包,登上救助車,開始了夜晚的街頭巡查工作。
火車站、客運站、廢棄房屋、橋梁涵洞、建筑工地、繁華街區、銀行自助服務區以及城鄉接合部……工作人員仔細巡查每一處地點,力爭做到“一個都不能落”。
在救助車上,帶隊巡查的宋建瑤告訴記者:“我們科主要為城市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提供救助、安置、尋親、醫療救治、護送返鄉等服務。像這樣的街頭巡查我們每天都要進行三次。同時,救助站內設立24小時救助熱線,實行24小時接待值班制度。”
“靠邊停車,馬路右邊好像是流浪人員。”救助車行至桂林路附近,宋建瑤一眼就發現了身穿單薄衣服蜷縮在街角的陳某?!澳愫?,我們是長春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這么冷的天,你怎么不回家呢?”宋建瑤上前問道。陳某一邊搖頭一邊說:“家在榆樹,沒錢回家了。”工作人員將陳某帶上救助車,給他穿上棉衣,倒了一杯熱水,并遞上面包和火腿腸。經過耐心溝通,陳某道出了自己流浪的原因——打工未果,身無分文。在核實陳某相關情況后,工作人員用最快的速度買了一張送他回榆樹的火車票。“這張火車票對我來說太珍貴了!謝謝你們,我終于可以回家了!”陳某緊緊握著宋建瑤的手,哽咽致謝。
這一幕,是“救助人”的工作常態。
“道一聲問候、喝一杯熱茶、理一理頭發、洗一洗熱水澡、換一身衣服、吃一碗熱飯,這是我們站內推行的‘六個一’服務模式,讓受助人員感受到家的溫暖?!本戎芾砜曝撠熑藢O斌說出了“救助人”的心聲。
自2019年以來,長春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管理科已累計救助流浪乞討人員8700余人次,醫療救助4400余人次。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社會救助工作提出了‘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的明確要求。作為這座城市兜底救助的守護者、踐行者,我們將全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先救助、后甄別’‘先救治、后救助’要求,做到有一助一、應救盡救、分類救助,擦亮長春這座城市的溫情名片。”孫斌話語堅定地說道。
記者手記:
主動開展救助服務,延伸救助發現視角,長春市救助管理站自覺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確保發現一人,救助一人。
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為困難群眾代言,為困難群體發聲,讓百姓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無論寒冬盛夏,“救助人”永遠在崗盡職,這就是救助工作人員內心最堅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