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孫磊委員說,過去幾年,托育服務作為“新生兒”,各省市積極探索推進,做出多種嘗試,但仍存在一些困難。如何破解普惠托育服務事業面臨的種種難題,成為孫磊履職的落腳點。
“首先,應該多維度發揮政府職能導向作用,進一步發揮財政資金扶持、監管部門聯動、統籌協調資源、宣傳示范引領等。其次,要嘗試多種方法吸引社會資本快速入行。”
孫磊還建議,要多元化構建托育服務供給模式,采用“1+n+m”模式擴大托位總量。即劃定服務半徑,設立1所示范機構,半徑區域開設n個包括托幼一體園、企業托育班在內的社區服務站,圍繞服務站開設mini家庭式服務點,構建多主體、多樣態的網絡體系,逐步擴大服務供給總量。嘗試“8+4+n”個性服務豐富供給模式。鼓勵有條件的機構為低齡段嬰幼兒提供個性化服務保障,可包括8小時全日托、4小時半日托、定制化臨時托等多元服務項目,滿足差異化和個性化需求。
“園所易建,師資難求。”孫磊認為,應打通大專院校人才培養路徑,完善院校相關專業設立,加強“醫養+教學+保育”相結合的課程設置,建立托育職業發展體系,提高職業吸引力,增強社會認同感;探索工學一體化、產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養模式;針對轉崗、家政就業、寶媽創業人員,政府以補貼培訓的方式提供技能培訓,彌補行業發展中短期人才缺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