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分之后農耕工作正式進入繁忙階段,就連咱們北方的春天氣息也愈加濃重起來了。最近,小馬發現,無論是實地踏青還是“云賞田園”都吸引了一大批當下年輕人的關注,特別是越來越多充滿田園風光的影視綜藝作品都成為了廣大年輕觀眾的新寵,從《哪啊哪啊神去村》到《小森林 夏秋篇》,從《萬物生靈》到《去有風的地方》,從《你好生活》到《種地吧》少年篇,大家好像突然就熱愛起了“種地”那些事兒了,這到底是為什么呢?今天,小馬就跟大家淺聊一下吧!
小馬覺得,這個“田園情結”的形成原因其實并不難總結,屬于沒明說但都心知肚明的。近些年來,特別是在大城市,加速度的工作節奏,使得人們的精神緊繃,城市里螺絲釘般的工作方式,容易讓人迷失生活的意義,大家的神經迫切渴望放松,人們的心靈更需要一種毫無壓力的慰藉。于是,一種低消耗的生活方式,一種可能并不熟悉卻植根于祖祖輩輩基因里、記錄于書本中的農耕記憶,在化成更為直觀的光影方式呈現出來后,立刻成為了人們給自己心靈尋找一個治愈精神內耗的出口。
于是,除了外出親身感受大自然的氣息外,我們還可以走進電影院,讓影視作品的主人公代替我們走進鄉村,親近大自然,在觀看這樣一部充滿田園氣息的影視綜藝作品時,現實當中的時間似乎也隨著電影里的節奏慢了下來,我們找到了舒適的節奏,我們的心靈得到了慰藉。比如前段時間,憑借一己之力帶火云南鄉村旅游業的由劉亦菲主演的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講述了在生活和工作陷入低谷期的都市女青年許紅豆,獨自前往大理云苗村的“有風小院”進行休息調整,在此期間,她感受了當地獨特的風土人情,結識了有著不同經歷和故事的小院租客們,也在這里重新獲得了前進的力量。
田園題材影視作品的存在,也讓都市青年看到了另外一種生活可能。我們生活在城市里,無時無刻跟著社會的節奏前行,考試的壓力、工作的指標、家庭的矛盾,都會讓我們感覺到焦慮,也讓我們開始對外面的慢節奏生活產生了向往。比如,在電影《哪啊哪啊神去村》里,考試失敗的都市青年平野勇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本來對未來沒有任何期望的他,鬼使神差來到了偏僻小山村里學習伐木技術,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勞作帶來的快樂,于是,他開始向一名優秀的伐木工人奮進。
再比如,改編自作家吉米·哈利的自傳體小說的英劇《萬物生靈》里年輕的獸醫離開城市,來到風景如畫的約克郡達羅比鄉間當起了獸醫,在與小動物、與農民們相處的日子里,誕生了許多可愛、溫馨、有趣的小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雙方都得到了治愈。
還有熱播網絡綜藝《種地吧》少年篇,不得不承認,小馬近期的快樂都是它給的!這是國內首檔原創種地真人秀,導演挑選了10位努力在娛樂圈扎根的少年,讓他們一起來參與一場為期長達半年的種地節目錄制。節目導演在杭州的某個村莊里給他們承包了142畝的田地,讓少年人自行參與收割小麥、開土、播種、施肥等一系列的農田勞作,所有日程和內容都由少年們自行安排,在此期間導演組不會有任何干涉。
為了干好農活,每個少年都掌握了滿滿的生活技能,還有人考取了拖拉機證、收割機證。。還有拿鏟過羊糞挖過土的斷截木棍自制搟面杖的“名場面”,他們是懂就地取材的!除了種地,他們還干遍了村里所有的農活:燒柴做飯、搞養殖、養小羊、種大棚菜、挖魚塘,還自己鋪房間的瓷磚……想要改善生活,所有的一切都得靠他們自給自足,每次看的時候,總是給我仿佛在看農業頻道的錯覺!
最讓人驚喜的,則是這十位少年所展現出來的吃苦耐勞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居然毫不做作,且充滿治愈感!即便面對各種很多城市年輕人從未遇到過的困境時,他們依然能苦中做樂,干得很熱血澎湃!通過節目所展示的“種地”全過程,觀眾們真切地感受到了“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義,積極生活珍惜當下的精神內核也在潛移默化間種在了觀眾心里。
綜藝和影視劇田園風已經刮起,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小馬覺得,究其原因,還是這些綜藝和劇集有合適的節奏,能給觀眾提供可貴的陪伴感,觀眾在看到熒幕上美麗的景色和演員放松的狀態時,自己也會不由自主地融入進去。
感受風的吹拂,感受花的甜美,我們中國不僅有繁榮發達的城市,也有雄偉壯麗的山河和青山環抱的山水田園,在這個萬物復蘇的時節,我們可以出門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也可以走進影院、打開電視、捧起手機,云享別樣田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