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東豐縣養鹿歷史悠久,史稱“皇家鹿苑”。趙允吉、趙振山父子先后被清朝兩代皇帝御封為“鹿韃官”,一直被傳為佳話。
趙允吉,生于清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遼寧建平人。21歲那年,因生活難以為繼,趙允吉攜妻由遼寧建平(熱河)逃荒來到東豐,私入伏力哈色欽圍(今東豐縣小四平鎮)定居。趙允吉以挖參、打獵養家糊口。有時私自入圍場與獵戶捕鹿,并私設鹿窖獵捕鹿只。后經盛京將軍恩準,協助官兵在鹿趟中捕鹿,成為朝廷獲準的合法居住獵戶。
鹿韃官趙允吉畫像
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九月,盛京將軍依克唐阿將向皇室進貢的任務交給伏歷哈色欽圍以及48家鹿趟子頭領史慶云辦理。史應云和48家鹿趟子一同商量籌集貢品的辦法和推選代表進京獻貢品,結果大家一致推選趙允吉負責籌集貢品和進京進貢。趙允吉從自家的鹿圈中選出了20只高大健壯的上等梅花鹿,分裝在20只籠子里,其他鹿趟子籌備十余種鹿產品裝了滿滿2車,在護貢兵丁護送下,按時進京納貢。進京后趙允吉進貢的20只活鹿交寧宸院喂養,以備壇廟祭祀大典之需,其余貢品交給了旗務司保管。光緒帝聽說當年進貢的梅花鹿比往年的都好,就召見了趙允吉了解詳情。于是,趙允吉面陳了他集中圈養梅花鹿的過程及這樣做的諸多好處。聽罷趙允吉的介紹,光緒帝對他大加贊賞,并恩準了趙允吉集中圈養梅花鹿的建議,封賞趙允吉為“七品鹿韃”,撥款銀在伏力哈色欽建“皇家鹿苑”,設官鹿圈,養貢鹿,以貢于朝廷。賜趙允吉養貢鹿官山4萬畝,歲領進京解貢鹿的川資1690兩庫銀。伏力哈色欽圍是清皇室設立的唯一官鹿圈。趙允吉成為第一個受皇封的鹿韃官。他在總結前人做法的基礎上,掌握了一整套人工大規模養鹿的成功經驗。
御賜鹿韃官服、黑紅棒、虎頭牌、腰牌
趙允吉的長子趙振山,生于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天資聰穎,體格健壯,從小就隨趙允吉進山打獵,尋蹤覓跡、挖阱設陷樣樣精通,二十幾歲的時候就已成為捕鹿、養鹿的行家里手。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趙允吉開始讓趙振山代替自己進京朝貢,趙振山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進貢任務,給朝廷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溥儀接受大臣諫言,封趙振山為“六品鹿韃”,官職晉升了一級。趙允吉父子兩代受皇封,一直被當地傳為佳話。
鹿韃官趙振山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