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宇縣的藍莓“火”了。
2022年,靖宇縣藍莓種植面積超過3.2萬畝,占全省四成多,實現利潤1.3億元以上。3.2萬畝是什么概念?望向大地,整齊排列的藍莓樹一眼望不到邊;坐著車環繞靖宇縣,隨處可見。
靖宇藍莓為什么成了“氣候”?因為這里有個“法寶”,就是吉林靖宇藍莓科技小院。
一座山坡,一片試驗田,兩間集裝箱板房,這就是藍莓科技小院的全貌。
2021年,省科協為培養農業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在靖宇建立藍莓科技小院;2022年,省科協通過科普項目資金支持藍莓科技小院快速發展。
“靖宇是全國最晚熟藍莓優勢產區,黑土地加上‘冷資源’優勢,能產出高品質藍莓。”吉林農業大學教授、吉林靖宇藍莓科技小院負責人吳林指著一棵棵藍莓樹,向記者介紹,“這一片田地大概600畝,用良種良法種植藍莓,每畝地至少增收20%以上。現在,當地已形成一條成熟的藍莓產業鏈。”
記者與吳林開車駛出田間,在蜿蜒的小路上,看到挖掘機在路邊作業,場面熱火朝天。
“以前,田地多數由農戶各自經營,產量不高、品質不好,賣不上好價錢。現在,種植藍莓讓許多農戶實現增收,產業發展也迅速,鄉村振興產業園、藍域藍莓產區等多個項目都在建設中。”吳林說,靖宇縣大約10萬人口,靠藍莓產業為生的農戶占十分之一。
藍莓品質提升,關鍵在于核心技術突破。
吳林師從吉林農業大學郝瑞教授,率先在國內開展藍莓品種引進和技術研究。2000年,懷揣夢想的吳林到波蘭華沙農業大學做訪問學者,回國后引進100余個藍莓品種。這些藍莓品種,成了靖宇藍莓發展的“根”。
為推動我省藍莓品質提質升級,吳林團隊用近30年時間重點解決藍莓品質升級換代和庭院藍莓模式等“卡脖子”問題。“為了使藍莓品種從粒果變串果,實現增產提質,我們做了許多抗逆性研究。最終,通過近30年的育種選種,培育出第二代藍莓品種‘普藍博尼?’‘采莓園?’,品種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解決了市場對大果、甜度高、耐貯運、豐產的需求,目前已在靖宇實現產業化種植。”吳林說。
2022年,吳林創新提出“庭院藍莓”生產方式,并進行關鍵技術配套研究集成,利用庭院和非基本農田,采用盆栽技術種植藍莓,解決農戶栽培基質配制、品種選擇、肥料供給、修剪、越冬防護等關鍵技術,實現技術配套;吳林團隊承擔省級藍莓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建立“藍莓種植云服務-生產資料B2B-鮮果銷售B2B-農業金融”結合的藍莓產業生態系統。
目前,靖宇藍莓已經形成前期選種育苗、中期施肥種植、后期采收銷售為鏈條的完整產業鏈。“形成產業鏈是農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藍莓選育的每個環節都對上下游相關企業起到輻射帶動作用。比如藍莓施肥環節,區域和地塊所需大量微量元素不同,肥料企業會專門針對不同需要配比肥料;后期銷售環節,農戶采完果子會統一由企業收回,再集中發往全國各地,勢必與包裝、冷鏈運輸車、物流、勞務用工等多個行業相關聯。”吳林說。
吉林省潤泰農林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志春,在靖宇專門做藍莓冷庫倉儲業務。2015年,楊志春從深圳辭職返鄉創業,一眼就瞄準了藍莓產業。
一進入潤泰冷庫,一股寒氣撲面而來。楊志春介紹:“我們把成批量藍莓收回來,通過冷凍技術延長保鮮期,再加工、包裝,銷往全國各地。目前,靖宇本地冷庫倉儲企業有10余家,到了藍莓豐收季還是忙不過來。市場好,會逆推農戶的種植技術提升、藍莓品質提升,產業鏈也會越來越壯大。”
靖宇縣三道湖鎮支邊村藍莓種植大戶王百先種的品種是“普藍博尼?”。他有個綽號叫“王百萬”,意思是年收入達到100萬元左右。“藍莓品種好、口感好,一點不愁銷路。每年7月豐收季,村里就變成藍莓集散地,路上停滿了來自外地的冷藏車,今年的藍莓都被預訂了。”王百先說。
采訪結束,記者站在藍莓小院門口,前方,是一輛輛農資運輸車行駛的美麗鄉間公路;后方,是被靜謐松花江環繞的萬畝藍莓田。“下一步,我們要在這里繼續創新品種,擴大藍莓規模化種植,讓農戶收入翻一番。”吳林暢想著他的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