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舞蜂飛,滿目翠綠。近日,記者來到東遼縣遼河源鎮安北村,被眼前的美景驚艷。
清風拂面,在天然氧吧中聽泉水叮咚,層巒掩映,密林深處傳來野雞的叫聲。這里是景區,亦是村民們生活的地方。
經過黨建景觀帶,安北村5組組長王軍委便迎了上來。“家里接了幾桌客人,怠慢了,怠慢了。”山清水秀的環境,孕育著純樸的村民。
作為土生土長的安北村人,王軍委忍不住夸贊起了自己的家鄉。“原本我們這里就守著東遼河源頭,從前只覺得住這挺好,但現在每天都有人來村里做客,有更多的人喜歡上這里的山山水水,這自豪感一下就上來了。”王軍委拍著胸口說。
生態優勢讓這個原本寂靜的小山村變得熱鬧了起來。安北村位于遼河源鎮東部,背靠小寒蔥頂山,東遼河的源頭就在這里。近幾年,隨著生態環保理念的不斷深入,安北村端起了生態游的“金飯碗”。
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山清水秀的人居環境,安北村致力于打造“3A”級美麗鄉村,對全村路網、渠網、林網、綠網進一步規劃完善,夯實基礎設施建設。5年來,安北村共修建水泥路25公里,修建橋涵12座,新建標準化院墻3320延長米,安裝統一大門65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加快補齊。2021年,安北村進行了“千村示范”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對全村院墻、道路、邊溝等基礎設施進行了美化改造,美麗鄉村建設再次提檔升級。
“政府給統一換了院墻,平時我們更注意維護了,不能有損村里的形象。”王軍委說。
沿著平坦的道路向村里走去,遠遠地就聞到了濃濃的豆香,只見一個古色古香的院門上寫著“安北村豆腐坊”。走進院子,游客們都在夸贊豆漿的味道。香氣彌漫中,記者看到了正在熬煮豆漿的薛仁力。
“您是從幾點開始忙活啊?”
“每天半夜12點就得開始磨豆子、做豆腐,30多年了都是這么過來的。”薛仁力回復道。
每逢周末,賣掉200多公斤的豆腐只需要半天時間,這樣的日子雖然讓薛仁力更辛苦,但是他的心里卻比從前更甜。
沿著木棧道一路前行,“東遼河源頭”的石碑前已經有不少等待拍照留念的游客,從黑龍江回到遼源串親戚的楊曉秋就是其中之一,“這次回來聽說咱們這風景很好,來了一看果然很美,山清水秀的很適合一家人來放松放松,非常值得來!”
山清水秀是人們評價東遼河源頭最多的詞語,由東遼縣著力打造的“尋源之旅”逐漸被更多人知曉。步道蜿蜒直通山上,沿線可以看到多處泉眼,望月潭、七星泉、梨花谷……一步一景,美不勝收。
走過擁有百年大樹的梨花谷,主題不同的特色小院十分別致。通過采取“政府+企業+農戶”的經營模式,安北村打造了14家特色關東風情民宿,并配套完善生活所需的網絡、洗漱、烹飪等設備設施,滿足游客旅居生活需求。在吸納70名村民就業的同時,不斷壯大村集體收入。
不僅如此,為了實現鄉村美、農民富的目標,安北村著力發展特色農業,打造自主品牌,大力發展特產野生寒蔥、林果、中藥材種植。
推開“寒蔥小院”的大門,今年已經70歲的朱天琴正在查看院里寒蔥打籽的情況,“以前這東西就只能在山上長,現在我們這院里就有兩畝多,最近還有黑龍江的客戶來,想收這寒蔥葉子回去做食品,這東西金貴著呢。”
利用庭院閑置土地,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同時打造安北村林果、野菜采摘項目,一個又一個計劃正逐步在安北村變為現實。
記者了解到,目前,安北村年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6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5萬元,年接待游客15萬人次,一幅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壯美畫卷正在這里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