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我們迎來夏季的第五個節氣——小暑。小暑一到,意味著很快將進入更熱的三伏天。“溫風蟲鳴小暑天,心定美好自清涼。”雖然天氣炎熱,可是別忘了那些獨屬于夏日的美好。
又到盛夏,瓜果飄香。農安縣農安鎮小橋子村永貴香瓜采摘園里,一眼望去,滿是綠色,瓜蔓上錯落有致、長勢飽滿的香瓜像剛出生的“胖娃娃”。眼下正是香瓜上市的時節,這幾天,張永貴夫妻倆忙活起來,每天除了照看管理大棚,還要接待上門買瓜的新老顧客。“每年都會開車來這買香瓜,這瓜又甜又脆,家里人都很喜歡。”老顧客季文霞摘下香瓜津津有味地品嘗著。
永貴香瓜采摘大棚(受訪者供圖)
張永貴種植香瓜9年,家里現有兩個大棚,主要種植金甜七號香瓜,“這個瓜瓜型好、甜度高、口感清脆。”每年1月開始育苗,用瓜頭和哈密瓜根嫁接,使瓜苗抗病能力更強,生長過程中時刻關注大棚溫度、土壤濕度,合理放風澆水。“這瓜從培育苗到結果沒有一滴農藥和甜蜜素,施農家肥,純綠色,摘下來擦一擦就能吃。”張永貴笑著說。
永貴香瓜大棚內香氣馥郁的金甜七號香瓜(受訪者供圖)
小暑來臨,赤日炎炎。炎炎夏日,古人如何避暑?長春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劉喜濤給予解答——古代社會雖然沒有冰箱、空調,但是古人用智慧發明創造了很多避暑方式。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開封府就有許多家大型的冷飲店,其中一家叫“曹家從食”,售賣冰雪、涼漿、甘草湯、水木瓜等冷飲。在一些平民百姓家,還可以把西瓜、李子等水果浸在涼水里降溫后食用,涼而不寒、甘甜適口。在避暑用具方面,古人常用扇子來納涼,唐朝時期,流行以竹子為骨架,以絲絹為扇面的紈扇;宋代的玉枕、瓷枕也可以降溫助眠。
古人消夏還喜歡棲于深山樹蔭之下,或坐在竹林湖邊。現如今,人們的選擇和去處更多。大自然的俊秀,城市的煙火氣,吸引著八方游客來到吉林樂享22℃的清爽夏天。
來長春體驗盛夏的風和清涼,你可以在南湖金沙灘露營,在大頂子山看日出日落,或者到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里徒步,去水文化生態園打卡拍照。白天在沒有天花板的地方呼吸新鮮空氣,回歸大自然的懷抱。到了晚上,微風陣陣,在霓虹熠熠的夜色下,來到紅旗街商圈、桂林路步行街,體驗“逛吃嗨玩”的精彩夜生活。還可以到延邊朝鮮族古村落,穿上朝鮮族傳統服裝感受民族風情,再到長白山和伙伴進行一場奇幻漂流,領略別樣的天然美景。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龍井市良田百世運動假日景區(資料圖片)
俗話說,“大暑小暑,上蒸下煮”。高溫來襲,人們享受陽光和戶外生活時,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溫,重點要關注兒童、有基礎疾病的老人以及戶外工作者,這類人群長期暴露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更容易中暑。長春中藥大學附屬醫院急診內科重癥監護病房副主任醫師邢笑佳介紹,夏季天熱汗出,不宜過食生冷或過度吹空調,多吃一些防暑益氣生津的食物,例如:綠豆、生薏米、綠茶,適當吃一些時令的水果,及時補充水分。
小暑時節,風動蓮生香,心靜自然涼。愿我們在這個夏日向光而行,迎夏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