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畫就像印上去一樣,沒想到住了大半輩子的村子一下子變得這么漂亮。”
“以前,這墻光禿禿的,現在看著這墻上一幅幅的畫,心里真舒服?!?/p>
連日來,吉林省長白縣八道溝鎮葫蘆套村村民談論最多的一個話題就是:墻上有畫了,咱村變靚了!
說起這樣的變化,就不得不說說距這里420多公里之外的長春師范大學美麗鄉村文化美育實踐項目。
一個省屬高校,一個邊境小村,是什么將二者聯系在了一起呢?
2021年,按照吉林省委關于推進重點邊境村建設部署,長春師范大學被確定為長白縣八道溝鎮葫蘆套村包保幫扶單位。為促進宜業宜居和美麗鄉村建設,該校將鄉村振興需求與學科專業資源優勢相互融合,推出了美麗鄉村文化美育實踐項目。同時,這也是該校主題教育中“我為群眾辦實事”的一項具體實踐,以美化環境為基點,用多彩墻繪為鄉村振興增添亮麗底色。
在校黨委的統籌謀劃下,該校美術學院項目團隊精心安排、積極推進,并多次進行實地考察,做到每一面墻都反復測量、精準無誤,并與當地黨政領導、駐村工作隊及村民代表共同確定了“綠水青山”及“民族團結”兩大設計主線。
一墻一畫、一畫一景。為了保證項目高效完成,學校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村兩委、駐村干部等相關人員反復研討,召開了17次線上線下論證會。4位教師、82名學生,歷時4周,最終確定涵蓋“黨建引領”“廉政教育”“綠水青山”“鄉村四季”“民族生活”“民族團結”“民族和諧”“民族特色”八大主題的326個設計圖,內容融合了當地鄉村風貌和民族文化,既突顯了地域特色,又呈現了美麗鄉村的現實圖景。
項目實施期間,正值當地氣溫高、雨量大、蚊蟲多的時節,3位教師、24名學生戰高溫、斗酷暑,一筆一劃描邊勾勒、揮毫寫意、精雕細琢。經過10天繪制,282面、總面積達632平方米的鄉村文化墻呈現在了村子的每個角落,一幅幅美麗圖景,讓昔日冷冰冰的墻面有了溫度。
“看著村民滿心歡喜地駐足在我親手畫的墻畫前,止不住的夸贊,我特別開心。希望將來我可以用自己的所學為鄉村振興做更多的事情。”美術學院研一學生徐柯自豪地說。
一面面文化墻,如同培育民風的“宣傳欄”,以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標語、漫畫等形式向群眾傳播著新思想、新理念、新政策,成為了引導群眾樹新風、倡新風的新陣地,在潛移默化中滋潤著群眾的精神生活。
“這些墻畫,改變的不僅僅是我們村的村容村貌,更將文明新風尚吹進了家家戶戶?,F在,村子里亂扔垃圾的少了,吵鬧打架的少了,主動參與村子里各項事務的人多了,大家打心底里認識到每個人都是鄉村振興的受益者、參與者、建設者。”葫蘆套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金國虎話語里充滿著對美麗鄉村建設的憧憬。
如今,走在村子里,放眼望去,別具特色的墻畫與綿延的大山、干凈整潔的村居融為一體,一幅“景在村中、村融于景”的美麗鄉村畫卷漸次舒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