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烈士陵園,是國內最大的無名烈士合葬墓之一,也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李坤 航拍
四平戰役紀念館建于1958年,現為國家二級博物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和“全國三十條紅色旅游精品線第二十六條的第一站”。王紀佳 攝
四平烈士紀念塔1956年10月建成,是省級重點革命文物保護單位、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重點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李坤 航拍
四平塔子山戰斗遺址。李坤 航拍
紅色,中華民族精神體系中最耀眼的坐標、黨史學習教育最厚重的載體;紅色,又是四平的根脈和靈魂,傳承紅色基因,才能凝心聚力,闊步前行。
四平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通過“四路并舉”(深化史實研究闡釋、系統化開展教育培訓、用好用活紅色教育資源、講好黨的故事)的方式,擦亮“四戰四平”紅色黨性教育品牌,傾力打造全國紅色地標城市,讓紅色基因薪火相傳。
賡續紅色血脈——
走好“鑄魂”之路
硝煙滾滾的塔子山、鮮血浸染的天橋、巍然聳立的烈士紀念碑……走進四平,處處可見革命歷史遺跡。這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留下的寶貴紅色資源。
為使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載體更加豐富,四平成立了“四戰四平史研究基地”,前往吉林、沈陽、錦州等地廣泛搜集四戰四平相關史料,編輯《四戰四平》資料叢書,成為東北解放戰爭系列叢書。以四戰四平史研究為主題,征集紅色文化課題53項,其中40項被確立為市社科規劃項目。先后組織召開四平黨史有關史實座談會、解放戰爭暨“四戰四平”學術研討會等活動。
成立四戰四平史宣講團、模范人物宣講團和“五老”宣講團,編寫10篇黨史題材和27篇典型人物宣講提綱,舉辦“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紅色傳人講紅色故事”“模范人物講奮斗故事”等專題宣講活動1200余場,使紅色歷史家喻戶曉。拍攝推出“四戰四平云講解”“烈士陵園云講解”“大鷹哥話四平”等紅色系列短視頻,點擊量近1000萬次。組織編撰《100個紅色故事》《四戰四平史簡明讀本》《四戰四平紅色歌謠精選100首》等資料叢書,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黨的故事。今年,又投資500萬元,與長影集團合作,邀請著名導演李少紅執導、著名編劇趙寧宇編劇,啟動了《四戰四平》電影拍攝工作。目前,長影集團已經立項,開始著手劇本創作。
弘揚紅色文化——
走好“植根”之路
四平市委、市政府多措并舉,將紅色資源有效整合利用,加強紅色教育陣地建設,著力提升四平紅色文化品牌影響力。
經省委批準、省編辦審批,2021年4月25日,四平干部學院以在市委黨校加掛牌子的方式成立。2022年10月底,四平干部學院順利通過中央組織部黨性教育干部學院辦學質量評估,成為中組部備案的全國72家黨性教育干部學院之一,并更名為吉林四平干部學院。
吉林四平干部學院現址位于四平市鐵西區海豐大街800號,占地面積1.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擁有多功能報告廳、多媒體教室、圖書館、閱覽室、餐廳等完善的辦學設施。
為優化辦學環境,全面提升干部學院培訓水平,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學院整體搬遷工程已經啟動。新校址位于四平市鐵西區以叢泉湖為中心的綠色生態新區。學院新址距四平城區(“四戰四平”主戰場)約13公里,距梨樹縣東北民主聯軍四平保衛戰指揮部舊址約3.5公里,總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規劃總建筑面積6.7萬平方米,可滿足2000余人同時在校培訓。
按照“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要求,學院深入挖掘“四戰四平”革命英雄主義歷史資源,創新完善紅色黨性教育項目,形成“六位一體”(理論教學+現場教學+訪談教學+體驗教學+情景教學+影像教學)的黨性教育模式,將“四戰四平”紅色資源轉化成生動的黨性教育教材,使紅色資源動起來、“活”起來。通過開展列隊整編、軍姿訓練、戰地救護演練、戰地攻防演練、紅色體驗餐、紅色教學情景劇、紅色演出、重走英雄路、敬獻花籃、項目宣誓、激情感言等體驗活動,充分調動起學員參與黨性鍛煉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啟發式教學方式的運用,注重“巧”講,講而不滿、引而不發、點到為止,重點讓學員在實踐體驗中自我感悟、自我總結、自我激勵、自我提升,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主動思考。
截至2023年4月,吉林四平干部學院“六位一體”的黨性教育模式,已形成“48+25+3+3+4+7”的紅色教育課程清單。理論專題課程開發出適應形勢需要的5大類(公共課程、地方特色課程、“四戰四平”紅色課程、黨性教育課程、能力提升課程)48個課程,包含公共專題課程12個、黨性教育專題課程12個、能力提升課程9個、四戰四平精神紅色專題課程10個、地方特色課程5個。此外還有現場教學25個、訪談式教學3個、情景模擬教學3個、體驗式教學4個,影像教學、視頻微課7個。通過紅色培訓點單形式自由組合,既滿足了培訓單位多樣需求,又達到了培訓目標,培訓的靈活性、針對性、吸引力都進一步提升。
3年來,通過舉辦全市黨員干部黨史教育大輪訓、“紅色引領、思想鑄魂”暨四戰四平史黨性教育專題研修班、四戰四平史專題輪訓、“長平一體化”紅色文化交流互鑒活動等,培訓域內外黨員干部15萬人次。今年,四平又謀劃設計了“紅色鑄魂、引領發展”行動,通過實施立心鑄魂、道德培育、以文化人、文明提升“四項工程”,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汲取奮進新時代的精神動力,為加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四平貢獻力量。
傳承紅色基因——
走好“固基”之路
為更好地保護利用紅色資源,編制了《四平市紅色旅游發展規劃(2021-2035年)》,制定了《關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四平重要指示精神、打造紅色地標城市的實施方案》,明確了“館城一體、山城協同、一路貫通”的總體發展格局和打造全國紅色地標城市的具體步驟,推進紅色文化與干部教育、旅游發展有機融合。出臺《四平市革命歷史類紀念設施、遺址和愛國主義聯席會議制度》《四平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管理辦法》《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安全和保護利用的實施意見》等制度性文件,加強各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管理和歷史文物設施保護利用。
統籌開發和提升改造四平戰役紀念館、四平烈士陵園、四平保衛戰塔子山戰斗遺址、旗幟廣場等12處紅色教育基地,其中四平戰役紀念館提升改造項目投資1400余萬元,目前已全面竣工,向公眾開放。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傳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其中第10條“英雄吉林·精神永存”精品線路中,四平戰役紀念館、四平烈士陵園、塔子山戰斗遺址、三道林子戰斗遺址、東北民主聯軍四平保衛戰指揮部舊址位列其中。當年,市政府相關部門深入考察全市57處紅色點位,改造升級四平戰役紀念館、四平烈士陵園、恥鐘廣場等12處紅色點位,新建旗幟廣場《英雄城—四平》和塔子山《浴血豐碑—四平保衛戰》兩座大型雕塑。
吉林四平干部學院緊跟全市確立的“全國紅色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發展定位,與四平戰役紀念館、四平烈士陵園、梨樹縣博物館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挖掘紅色資源,合力打造紅色培訓精品線路。對每個現場教學基地重新定位,確定各自獨具的教育主題,對應解決一個當代領導干部黨性修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隨著時代發展、教育需求進行調整。如塔子山戰斗遺址確定的主題為“迎難而上,敢于犧牲”,著力解決當代黨員領導干部如何樹立責任擔當意識和保持敢于斗爭作風的問題;四平保衛戰指揮部舊址確定的主題為“聽黨指揮、攻堅克難”,著力解決當代黨員領導干部如何樹立大局意識,培養攻堅克難精神的問題;四平烈士陵園主題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著力解決一些黨員領導干部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的問題;梨樹縣全國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確定的主題是“推廣梨樹模式,保障糧食安全”,著力解決一些領導干部思想僵化、固步自封的問題。同時,開發設計反映不同教育主題的專題理論課、訪談式教學課,既保障了黨性教育的系統性、體現了時代性,又增強了針對性。
挖掘紅色資源——
走好“教育”之路
四平把講好紅色故事作為宣傳教育工作的核心內容和重要方式,充分挖掘、深入研究、生動講述以紅色故事為代表的歷史故事、文化故事、革命故事、當代故事,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歷史文化內容注入活的靈魂。
為了高效有序利用四平紅色資源,吉林四平干部學院整合四平、梨樹、伊通、雙遼紅色資源,構建起整個四平地區紅色黨性教育體系。堅持“三個結合”,打造“五條線路”。一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相結合:以“四戰四平”為主,與該市部分抗聯資源結合起來,延長紅色培訓鏈條。二是市區與縣區相結合:將市區城市攻防戰為主的紅色資源與伊通和雙遼等地抗聯時期形成的游擊戰為主的紅色資源相結合,豐富培訓內容,拓展培訓空間。三是歷史與現實相結合:開發習近平總書記梨樹行三個現場教學基地,與四洮鐵路街區和“四戰四平”紅色資源相結合,延長教育基地的歷史縱深。在三個結合基礎上,設計了市內線、東線、南線、西線、北線等5條現場教學線路,將各個地區的紅色黨性教育基地穿起來,將點連成面,使散落在全市的紅色教育資源整合利用,全面呈現四平紅色文化脈絡。
建立師資教學聯盟。吉林四平干部學院擁有學科齊全的高素質專職教師隊伍。同時,按照“校內校外、市內市外、域內域外”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建立學院師資聯盟,整合校內外、域內外可用資源,建立優秀師資庫,保障紅色培訓高質量、持久運行。目前,已經建立了包括省委黨校、市委黨校相關教研部、吉林師范大學相關學院、各縣(市)區委黨校、市委黨史研究室、戰役紀念館、烈士陵園等10多家單位60多名教師組成的優秀師資庫,為紅色教育培訓提供了人才隊伍保障。
建立服務保障聯盟。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整合全市可用資源,建立學院服務保障聯盟,保障紅色教育培訓順利開展。強化紅色旅游生活服務保障:整合全市可用資源,與10家集住宿、餐飲、培訓功能為一體的大型賓館合作,校外資源可接待千人以上住宿、3000人以上就餐,校內可容納320人培訓、120人住宿、240人就餐;與多家運輸企業合作,保障紅色教育培訓接待用車需求。
吉林四平干部學院自2021年4月25日成立以來,共計培訓193期、16946人;紅色黨性教育項目自2015年運行以來,共計培訓620期、48172人。學院連續被評為吉林省文明建設單位,榮獲吉林省青年文明號、全國青年文明號等稱號。
黨性教育是一項持續運行的常態化工作,要摒棄畢其功于一役的思想,解決激動一陣子和自覺行動一輩子的問題,就必須與經常性教育相結合。吉林四平干部學院不斷摸索,總結出“三進”工作法:一是進媒體。學院與鳳凰衛視、搜狐視頻、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四平電視臺等合作錄制了多部電視專題片和紀錄片,建立了吉林四平干部學院網站,同時加大在各種紙質媒體的宣傳力度,將黨性教育與日常生活深度融合,擴大覆蓋面,提升持久性,形成教育合力。二是進課堂。安排黨性教育課進各類主體班次課堂,并不斷提升比重,突出黨性教育的重要性和連續性。三是進教材。編輯整理了多套以四戰四平為主要內容的黨史教材,購進了大批黨性教育書籍,增強教育的系統性。通過多方聯動、多路并進,拓展了日常自我黨性教育的途徑,用生動、形象的歷史事實詮釋了“英雄”“黨性”“信仰”的深刻內涵,增強了黨性教育的持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