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一個周末,吉林省絕大部分的中小學生就將回歸校園正式開學了。“神獸歸籠”不知道是多少家長盼星星盼月亮、掰著手指頭、夜以繼日熬過來的至幸時刻。
無論是休息放松、休閑旅行還是查缺補漏、四處充電,對于沒有寒暑假的家長來說,孩子的假期反而成了家長們更忙碌更瑣碎的超長加班日。午飯怎么解決?作業寫完了嗎?練字認不認真?有沒有偷玩手機偷看電視?戶外安全注意了嗎?跳繩跳了嗎?帶孩子去哪旅行?給孩子報個什么興趣班……事無巨細,只要是有責任心的家長,無論家里有沒有人能借把力,還是會為孩子上至思想精神豐腴、下至衣食住行保證,總有操不完的心。
寒暑假年年有,面對的狀況往往大同小異,可孩子與家庭的狀態卻不會一成不變。孩子的成長不斷調整著家長對于問題重視和解決程度的側重。說得輕松,但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并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及時作出合情合理的調整,而是選擇用惰性思維,停滯性地忽略甚至無視孩子的成長與改變,一味地把孩子當成年幼無知的、只能聽懂指令性動作的嬰幼兒,用“乖!”“聽話!”“你才幾歲你不懂!”“我是為你好,我還能害你嗎?!”這些包裹著濃濃愛意的話語,一次次戳進孩子渴望平等交流、希冀被看到真實需求的心里,積郁成疾,封了孩子的口,也傷了孩子的心。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家長們也許正是因為自己曾經歷風雨,才更想為孩子撐把傘,不想讓孩子重走泥濘。但家長初心雖好,回想自己的成長之路,會不會也曾感謝風雨,以及在狼狽時刻收到庇護與安慰后的“忽然長大”?有沒有也曾因不會、不敢、不能表達而無奈痛苦,只能選擇“被迫成熟”?
家長與孩子互相依賴,親密無間,卻往往潛藏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摩擦與隱痛。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棵植物,父母就是植物生長的土壤。想讓植物茁壯成長,父母們需要時不時反觀:土壤是否肥沃,營養是否均衡?
家長與孩子之間,真的不是一言兩語便能說得清楚的。只因親情的牽絆和愛的表達本身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太多因素糾結其間,讓許多原本純粹直接的情感也變得五味雜陳、復雜不堪。溝通好難,表達很難,理解最難……
今天,小馬一上來就聊得有點散有點多有點小激動,起因其實很簡單,最近看了一個央視紀錄片和一部剛剛上映的電影,心里忽然涌入了好多情緒,百感交集。作為曾經的孩子如今的家長,小馬給各位鄭重推薦紀錄片《你聽見了嗎》和電影《學爸》,在對現實生活的光影記錄中,解讀親子關系的可借鑒性與探索性,放下功利心,讓聆聽回歸坦誠,莫欺少年小,畢竟亦有玲瓏心。
“我不想聽?!薄澳氵@是什么態度?”“看看別人家的孩子……”“也看看別人家的父母。”在生活中,你曾聽過這樣的對話嗎?
讓傾聽成為打破溝通壁壘的鑰匙,聚焦親子關系,7集紀錄片《你聽見了嗎》于8月10日—16日登陸CCTV-9重磅播出。
該片以肖像式訪談和追蹤紀實的方式,通過對不同家庭親子關系之間的故事展現與細節捕捉,探索親子關系之間所產生的教育、溝通、成長、情緒管理等問題的本質,促使親子之間重新認識彼此并達成和解,帶給更多的人以啟示和思考。
該片播出后,片中許多真實的采訪片段,引發不少網友強烈共鳴??吹郊o錄片中呈現的親子之間溝通遇到的情況,許多網友表示感同身受:“我都快30了,我爸媽都不聽我說話。”“紀錄片里的小女孩簡直像以前的另一個我!”“我也是為人父母,看了紀錄片反思良多……”
你曾認真聽過孩子的心聲嗎?作為父母你有哪些難言之隱?作為子女的你又想讓父母聽你說些什么呢?
“我不喜歡爸爸這樣的觀點”“我不想聽他講大道理”“我希望爸媽能聽我講話”……在親子關系中,比起一味地說教,傾聽是一種更好的溝通方式。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作為家長,你真的學會與孩子交流了嗎?去看看《你聽見了嗎》,找到自己的答案吧!
電影《學爸》于8月18日正式上映,影片聚焦時下社會熱點話題,以“幼升小”的教育議題作為切口,探討如何面對孩子及自我的成長,喜劇的外殼下包裹著直戳人心的親情內核。一眾實力演員加盟演繹人生百態,無論是“雞娃”圈內的親子圖鑒,還是站在圈外的旁觀者,所有人物都真實細膩,代入感十足。
片中,“內卷與躺平”“焦慮與和解”等當下最具熱度的現實議題,通過雷大力和雷小米父子為代表的幾組家庭,展現出典型的中國家庭面貌,探討了現代社會的親情關系與個體成長的同時,也在現實基調的外殼下包裹了治愈與和解的內核,試圖在困境中找尋答案,傳遞治愈能量,給予觀眾情緒松綁。
在《學爸》的全國路演活動中,監制兼主演黃渤曾坦言:“這個電影其實跟以往的暑期電影不太一樣,它跟每個人都有關系,跟每個家庭都有關系,除了講教育以外還是講愛的電影。無論你現在是不是父母,但我們都曾經是父母的孩子,有家人之間的那份愛支撐著,不管發生什么事情都可以應對。”導演蘇亮也表示,“我覺得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苦,苦的程度是不同的,但是在見到每一個父母的時候,我還是能夠感覺到父母的內心有一股力,那股力非常強,源于他們對孩子的那份羈絆?!?/p>
很多觀眾在看完影片后也都百感交集,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感觸:“我在剛才看的過程中一直在哭。其實電影里的每個時刻,我們家都經歷過?!薄盀槭裁船F在社會上的父母對孩子這么卷,其實是父母自身的問題,很多父母會覺得是因為自己的起點不夠高,所以想給自己的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條件,其實是父母對于自己心理的滿足。”“作為家長來講真的要對每一位孩子抱有愛心和耐心,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花的種子,可能花期不一樣,我們要耐心等待花開。如果這朵花一直都沒有開,說不定它會是一棵參天大樹。你不一定滿分,我們依然愛你,這是我想對每一個孩子說的話……”
希望每個看過這些作品的人,剝離片中展現的焦慮,找到通向為孩子、為自己、為家庭都更舒服美好的道路,也對自己和孩子道聲辛苦啦,孩子雖小,心卻玲瓏,別讓親情成為彼此的“牢”。前路漫漫,許多未知岔路,急行軍也不能一直遙遙領先,漫游者也能雖遲必到。靜待花開吧,做一個會為別人鼓掌的人也未嘗不是人生一件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