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有了暑期公益課堂,要不還真不知這個假期會過成什么樣!”
“這里真好,解決了我們寒暑假沒時間照顧孩子的大問題。”
“社區的老師們很有耐心,作業都完成得很好,孩子再也不用‘放養’了。”
……
說這些話的,都是長春市二道區的居民,他們都對街道社區的公益課堂稱贊有加。
長期以來,一到寒暑假,有孩子的雙職工家庭的家長們便會十分苦惱:一邊要工作,一邊還要照顧孩子,有的同時還要照顧老人,時間、精力、安全等等,都成了讓人頭疼的問題。
今年暑假期間,長春市二道區的多個街道社區推出暑期公益課堂,解決了家長們的煩心事。
記者于開學前對這些公益課堂進行了探訪。
“我們先學習彈琴的指法,然后再認識鍵盤上這些音名和唱名……”8月14日,記者走進二道區榮光街道興隆社區,這里開辦的“夢想學堂——七彩假期班”正在進行授課,來自長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的大學生志愿者正在教孩子們彈電子琴。
“孩子從小就喜歡彈琴,之前給她報過班,但因為學費比較高沒能堅持下來,感謝社區幫孩子圓夢。” 看到女兒學得正起勁兒,秦先生高興地說:“這個班的孩子都零基礎,經過暑期的學習,他們的天賦得到激發,興趣更濃了。”
“四點半小課堂”“童意書法班”“童彩繪畫班”“童樂舞蹈班”“童心烘焙坊”“童趣發明家”“童韻國學班”……興隆社區負責人馮銀芝告訴記者,“夢想學堂”今年已升級為系列課程,有4類、11種課程,共62名學生在此學習。
“夢想學堂”成立于2012年4月,已累計免費授課3000多課時,受益青少年257人。馮銀芝介紹說,“最初打造‘夢想學堂’,就是致力于傳遞愛心與希望。現在,課程設置不僅更加豐富多元,公益隊伍也在不斷壯大。”
8月17日下午,記者來到東站街道十委社區。在這里,為期20天的“暑期小課桌”已進入尾聲,一場精彩的匯報演出正在進行。
“自7月24日開班至今,已經有60多名小學生走進‘小課桌’,作息時間和學校保持一致。” 十委社區基層治理專干張譽齡說,孩子們除了寫作業外,還有書法課、古詩詞速讀、繪畫課等,“花式”帶娃滿足孩子和家長的多方需求。
“暑期小課桌真不錯,孩子們學到了學校課堂以外的知識,可以自信滿滿地站在舞臺上展示自己,我在臺下看著,真的很感動。”十委社區居民湯女士激動地對記者說。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社區公益課堂在小朋友們身上產生了“疊加效應”,孩子們不僅學習了知識,同時還收獲了歡樂與成長。
“木塊在水里為什么沉不下去?”“‘巨無霸’鯨魚為什么能在水中輕巧地翻轉?”……記者來到東盛街道公平社區的“團團小課堂”時,大學生志愿者正在接連提問,激發孩子們探索科學的好奇心。
據了解,帶領孩子們做實驗的是參加暑期“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的大學生們。“團團小課堂”不僅為孩子營造了健康成長環境,也為大學生們提供了接地氣且有意義的社會實踐平臺。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收獲頗豐,有了更多的承擔,懂得了更大的責任,還豐富了社會實踐經驗。”在十委社區“暑假小課桌”教授象棋的南昌大學學生張宇格談了自己的感受。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暑期公益課堂即將落下帷幕,但社區小處著眼、細處入手、實處發力的為民服務行動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