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鎮賚縣的大地上,一場以庭院為舞臺、以增收為目標的變革悄然發生。
農民們以戶為單元,以小庭院為載體,把小庭院做成果園子、菜園子,打造成“大產業”,以多種經營模式融合發展,增收致富,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主打特色化
在哈吐氣蒙古族鄉哈吐氣村,成群的黑羽雞正嘰嘰喳喳四處溜達。村民侯金成看著即將上市的黑羽雞,高興地說:“今年我養了100只雞雛,預計秋天能有4000多元的純收入。黑羽雞蛋是‘搶手貨’,除了賣給超市,還能孵化雞雛擴大規模。一枚雞蛋能賣到一兩元,供不應求。靠著這項養殖,在小院里就能增收四五千元,多好啊!”
據哈吐氣鄉副鄉長宋華峰介紹,今年,碩煥昭村、哈吐氣村、呼蘭村和寶山村4個村,共引進5000只雞雛,預計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下一步,哈吐氣鄉計劃著拓寬黑羽雞銷路,把今年的黑羽雞肉蛋產品進行深加工,統一包裝進入超市銷售,雞蛋裝盒、肉雞真空包裝提高產品檔次,打造品牌,實現規模化經營,讓百姓收入更多、腰包更鼓。
不僅僅是哈吐氣鄉。在鎮賚縣,農民們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種植習慣,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種植和養殖。如黏玉米、辣椒、大蔥以及特色果蔬種植、地方禽肉養殖等,這些特色產品在市場上具有較高的價值,為農民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向規模要效益
近年來,通過統一規劃、統一生產、統一銷售的方式,鎮賚縣的庭院經濟形成了規模效應。這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提高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為庭院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走進黑魚泡鎮報馬吐村種植戶孫志軍的小院兒,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即將成熟的黏玉米。孫志軍告訴記者,利用家里的小院子種植黏玉米,投資小、見效快,一般兩畝地就能收入1萬元左右。
據了解,黑魚泡鎮有9個村以庭院種植黏玉米為主,總面積達1500畝。玉米種子由鎮賚縣晟禾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農戶與合作社簽訂收購訂單,以每穗1元的價格進行收購。合作社具備貯藏及深加工能力,以線上、線下多種方式進行銷售,形成產業鏈條,打造當地黏玉米品牌,為鄉村振興奠定了產業基礎。
靠訂單促增收
“我們村種植的朝天椒,都有訂單,價格也有保障。看!我這園子種了1400平方米的辣椒,預計能收入2萬元,每平方米還能得到補貼1.5元,種植辣椒省工省力、投入不大,收入真高!”五棵樹鎮后英臺村村民張申一邊鋤草一邊笑著說。
“我們這是企業訂單保價回收,不愁沒有銷路,朝天椒市場前景好,價格穩定。2024年,長春市雙陽區鑫田園現代農業種植合作社有意在后英臺村建立辣椒烘干廠,這樣一來當地老百姓的種植積極性會更高,腰包也會更鼓。”五棵樹鎮后英臺村村書記劉浩然信心滿滿。
據了解,五棵樹鎮全鎮有4個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朝天椒庭院種植,共種植朝天椒16.52公頃,全部簽訂了訂單。
據鎮賚縣農業農村局統計,今年,全縣11個鄉鎮發展庭院種植3.13萬戶,面積3.9萬畝,獲得發展庭院經濟獎勵資金2.27萬戶,面積2.06萬畝。目前,已確定庭院經濟“一鄉一業”3個,分別是:坦途鎮辣椒、哈吐氣鄉甜玉米、鎮賚鎮蔬菜;“一村一品”39個,種植戶數6445戶,種植面積761.75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