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鬼子一個‘餓虎撲食’,我爺爺順勢一躲,抓起他的腰帶使勁一甩,日本鬼子就一個‘狗搶屎’趴在地上,半天沒爬起來……”剛走進位于白山市江源區的“紅色書屋”,就聽到書屋創辦人張洪國聲情并茂地向前來參觀的學生講述著當年爺爺與日本兵對決的場景。
白山市江源區,是當年東北抗聯在艱苦卓絕條件下與日寇進行殊死戰斗的故土。近日,記者來到“紅色書屋”,聆聽紅色故事,參觀紅色文物,感受紅色文化。
張洪國的爺爺,當年是東北抗聯的戰士。從小,張洪國就是聽著爺爺講的紅色故事長大的,紅色基因的種子,在他幼小心靈深處萌芽。1996年老人去世前,將抗聯時用過的火盆等物品交給張洪國保管,希望他通過這些物件,來傳承紅色精神。
199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張洪國結識了69歲的抗戰老兵金成珍,了解到老人當年一段鮮為人知的抗聯故事,并眼含熱淚從老人手中接過抗戰時期用過的“黨旗”和“軍旗”。如獲至寶的張洪國,自此走上尋訪抗戰老兵、收集抗戰時期遺物的道路。二十余年來,他的足跡踏遍白山松水,尋訪了58位抗戰老兵,收藏抗戰遺物3700余件,紅色書籍38.6萬余本。
張洪國尋訪抗美援朝老兵
抗戰藏品多了,張洪國內心生出籌建“紅色書屋”的想法。2021年7月1日,在江源區委宣傳部和江北社區的支持下,“紅色書屋”對外開放,張洪國多年的心愿得以實現。
“紅色江山來之不易,守好江山責任重大。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確保紅色江山后繼有人、代代相傳。”張洪國暗下決心。
“紅色書屋”為少年兒童講雷鋒故事
“紅色書屋”建成后,他又面臨一個難題,如何把紅色故事講述好,讓更多人了解紅色文化?在多方努力下,“紅色書屋”組建了宣講團,18人自愿加入傳承紅色基因的隊伍中來。其中,東北抗聯英雄盧松巖的外孫女霍德昱、抗日英雄鞏原祥的女兒鞏傳芝,也是宣傳成員之一。他們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自豪地向人們講述老一輩英雄們英勇殺敵、救治傷員、運送糧食的故事,帶領參觀者回顧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重溫革命先輩們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和英雄氣概。
紅色故事人人講,紅色基因代代傳。目前,“紅色書屋”已開展各類宣傳200余場,接待參觀者萬余人次。日前,“紅色書屋”被白山市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白山市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評為“白山市紅色教育傳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