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團圓長相守,幸福美滿處處有,舉杯共慶手牽手,畫好月圓人長久。”中秋節一直被人們喻為最有人情味、最富有詩情畫意的節日。這一天天上的月亮分外明亮分外圓,所以又被稱為“團圓節”。9月28日晚,吉林省圖書館中秋之夜活動拉開帷幕,與讀者一同歡慶佳節、暢享美好假期。
今年的中秋節活動,省圖在一樓大廳打造了傳統國風氛圍集市,設置4個互動體驗區。長春市第五十二中學小學部的200名學生以及60名吉林大學留學生來到了活動現場,一起品中秋,賞雅韻,體驗不一樣的中秋節。
鐘磬聲聲,琴瑟和鳴。吉林省交響樂團的藝術家們為現場觀眾獻上了一場視聽享受和文化盛宴。《北國歡歌》《吉慶鑼鼓》《揚鞭催馬運糧忙》等樂曲,展現出了中國傳統樂器與樂曲非凡的魅力。歌曲《親吻祖國》《美麗家園》表達了對祖國母親的由衷贊美和無限摯愛,唱出了濃濃的愛國情。在詩詞歌賦的品味和精美絕倫的演奏中,讀者們盡情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領略了民族瑰寶的氣清意遠。
演出結束后,在悠揚的樂曲中,讀者們紛紛來到互動性和趣味性兼具的民俗體驗區。“一月一情懷,一餅一心意。”在月餅體驗區工作人員介紹了制作冰皮月餅的步驟,大家圍在桌前迫不及待地開始動手制作,先用靈巧的雙手把面團捏成圓形的餅皮,再放入豆沙餡料包裹起來,輕輕揉圓放入模具按壓成型,一個精美的冰皮月餅就做好了。一搟、一推、一包、一揉、一壓都浸透著一份美好的心意。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們認真學習著制作月餅的每一道工序,從手忙腳亂到得心應手,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在描兔爺體驗區,長春市第五十二中學小學部的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創意,用五顏六色的彩筆在兔兒爺上涂抹著,繪制出一件件獨特的兔爺作品。家長劉女士說:“本次活動非常豐富,非常適合小朋友,不僅讓孩子學習到了中秋文化,還體驗了這么多項民俗活動,體現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
中秋畫團扇,團圓帶回家。在畫團扇體驗區,大家挑扇面、選圖案、涂顏色,大朋友和小朋友們一起圍坐在桌前,拿起手中的畫筆,現場洋溢著濃濃的中秋團圓氣氛。“媽媽,我要畫一只吃月餅的兔子。”“奶奶,你教我畫一個嫦娥吧。”小小團扇包含了歷史煙雨中的大美,承載著一家人的溫馨與歡樂。
“縱有他鄉當頭月,不及故鄉一盞燈。”燈籠,不止承載光亮的意義,還承載了家的思念。在做花燈體驗區,工作人員詳細講解制作花燈的步驟。小朋友與家長共同按照制作步驟認真制作起來,不起眼的手工材料經過大家靈巧地制作變成了精美的花燈。在陣陣歡聲笑語中,一盞盞漂亮的小兔子花燈在大家手中誕生。大家拿著自己制作的花燈,相互進行展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喜悅。
千年盛宴,古今同慶。“圖書館中秋之夜”活動以別出心裁的慶祝方式,展現了別樣的浪漫愛國情懷,為讀者獻上了一道中秋文化大餐。讀者們沉浸在傳統節日的溫馨氛圍中,度過了一個難忘的中秋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