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戶排查、普法調解、設立“居民議事廳”……近年來,遼源市新興街道東藝社區以黨建為引領,不斷完善矛盾糾紛多元排查調處機制,把問題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之中,構筑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模式,形成了“黨建引領、多警聯動、多元共治、管服齊抓”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作為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社區如何“跑”出基層治理加速度?東藝社區黨委書記鄭晶向記者介紹了搞好社區治理的“秘訣”:“做好基層治理工作,關鍵是黨建。黨建‘領跑’,基層治理就能隨之‘跑起來’?!?/p>
東藝社區結合區域化黨建服務理念和社區實際情況,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形成了以“社區+黨員”“社區+居民”“社區+物業”“社區+單位”為架構的“社區+”四位一體工作法。利用微信群,對便民“白名單”廣泛宣傳,形成“支部建在身邊、支委沉到網格、黨員聯到家中”的治理局面,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
在東藝社區有一個“居民議事廳”,是社區專門為居民議事準備的場所?!拔覀儾痪们伴_展了一次議事活動,協調晨風小區物業公司合同到期問題?!睋嵕Ы榻B,新興街道物業辦主任、晨風小區網格員、東藝社區輔警、司法調解員、業委會代表一同參與此次議事,多方聯動,使問題解決得很透徹,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中。
東藝社區還充分發揮退休干部工作經驗豐富、群眾威信高的優勢,搭建起由“全國最美家庭”“感動吉林十大人物”獲得者劉書軍為代表的“老書記工作室”,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在老同志的帶動下,社區共化解轄區各類矛盾糾紛30余起,調解成功率達90%以上,真正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有效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三長’是社區治理的骨干力量,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據鄭晶介紹,在“三長”的組織引導下,居民自覺參與小區治理。同時,社區定期召開由“兩委”成員和業委會成員參加的“業委會聯席會”,共商共議小區事務、共同解決熱點難點問題。
以社區黨委為中心,由社區“兩委”干部、黨員志愿者、物業服務人員、網格員等組成“城市管理、綜合治理、精神文明、法律服務、科普健康”5個專業委員會,開展“辦實事主題月”活動50余次。
目前,東藝社區已構建起由社區黨委、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企業、居民群眾“五方”共同參與的共治體系,實現“居民服務零距離、矛盾化解零積存、小區治理零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