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吉林鹽堿地傳喜訊,大豆單產再創新高。10月15日,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邊昭鎮哈拉道村,來自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重大任務局、南京農業大學國家大豆中心、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河北省農業科學院、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吉林省種子管理總站等單位的20名專家,對高油高產耐鹽堿大豆品種“中吉602”鹽堿地示范田進行實收測產,畝產達到306.18公斤,創造了東北風沙鹽堿地300公斤以上的高產典型。
通榆縣為半干旱氣候,土壤風沙鹽堿,耕層薄、貧瘠、保水保肥性能差,是東北典型的鹽堿區,大豆常年播種面積約為20萬畝,單產在100公斤/畝左右。本次測產示范地為邊昭鎮哈拉道村的大豆-谷子-玉米輪作田塊,“中吉602”播種面積15畝,前茬為玉米,土壤pH值8.54~8.93,含鹽量0.18%~0.25%。采用1.3米大壟,壟上6行種植方式,保苗密度2.0萬株/畝。底肥施氮:磷:鉀為18:18:18的復合肥64公斤/畝,配合水肥精細管理,出苗和鼓粒各滴灌(水)一次,花期追施氮肥2 kg/畝。通過配套栽培措施,充分挖掘“中吉602”在鹽堿地的產量潛力。
“中吉602”是由中國農科院作科所優異基因資源發掘與創新利用團隊和吉林省農科院大豆所緊密合作,利用高產廣適大豆品種資源“黑河43”快中子輻射誘變,結合分子標記和油分及產量鑒定等育成。2020年,通過北方春大豆中熟組國審(國審豆20200024);2022年,獲植物新品種保護權(CNA20182166.2),同年轉讓給黑龍江圣豐種業有限公司,在吉林的白城、公主嶺、梨樹、內蒙古的通遼、巴彥淖爾、鄂爾多斯等地累計推廣2萬余畝。據專家介紹,針對“中吉602”耐鹽堿特性,在吉林西部、內蒙古中西部中度鹽堿地配套合理密植、水肥精細化管理栽培技術推廣應用,對高油大豆擴面積提單產、鹽堿地改良和種植戶增收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