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節一過,扶余市志愿者便在大棚里培育花苗,氣候變暖時移栽到村屯街路兩旁。 (資料圖片)
近年來,扶余市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載體,以鄉風文明建設為突破口,推動全市精神文明建設整體提升,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培育文明鄉風
建設和美鄉村
用“小故事”講“大道理”。扶余市注重實踐培育,持續講好感人故事,廣泛選樹先進典型,在農村地區全面開展時代楷模、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學習宣傳活動,深入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實踐活動,不斷擴大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創建覆蓋面和影響力,讓廣大群眾學有榜樣、行有示范,“村規民約”成為各鄉村(社區)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行為規范,在全市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社會風尚。
同時,扶余市緊緊圍繞鄉村振興鄉風文明建設,以農家書屋為陣地,不斷強化基層文化建設,全市383個農家書屋常態化開展學習體驗活動。肖家鄉黎明村在農家書屋基礎上,建設了文化驛站,村民和學生們在這里互幫互講互學。作為我省首批試點建設的農家書屋之一,肖家鄉大溝村農家書屋經過近10年發展,已擁有1.5萬多冊圖書,極大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成為村里孩子們的“第二課堂”。更新鄉叢林村建設了民宿版道德教育培訓基地,集中宣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扶余道德先鋒、模范事跡。
打造志愿服務品牌
文明之花沐風綻放
在扶余市,許多鄉村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造成為群眾便民服務站、基層治理觀察站,基本實現了“月月有主題,天天有活動”,助推基層治理走深走實,破解了諸多農村生產生活難題和社會矛盾。
全市推出20多項便于大眾參與的志愿服務項目特色品牌。扶余市志愿者參與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變“要我治”為“我要治”,推動了志愿服務與鄉村振興相結合。
多年來,農民志愿者主動捐款、義務出工,共栽植松樹20656棵,安裝路燈3771盞,硬化村路1.46萬延長米,修建花壇60多個,立迎賓門92座,制作宣傳牌3128塊。僅2022年就培育花卉900余萬株。有140多個村屯農民堅持每天義務清掃街路,占全市行政村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結合“千村示范”和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創建,持續開展“好鄰居、好媳婦、好公婆”“最美家庭”評選等活動,帶動和感染更多人主動參與美麗鄉村建設。
2022年,扶余市創新實施由各大志愿者協會指導建設,文明委成員單位、部門、文明單位包保鄉鎮(街道),以村(社區)文明實踐站為主體的三方結對共建方式,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各級領導干部以普通志愿者的身份走近群眾為他們排憂解難。100多支志愿服務隊伍常態化開展送醫送藥下鄉、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服務、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困難家庭群體救助幫扶等志愿服務活動。
醫保志愿服務隊常年深入鄉鎮、村屯,開展包保調查、實地查訪、送醫送藥、政策咨詢服務項目,切實提高農村居民的健康意識。“法律援助 普法下鄉”志愿服務項目,已累計舉辦法律知識講座90余場,為千余名婦女兒童提供免費維權服務,開展法律援助205次、“送法為民,情暖萬家”活動54次。
活動豐富有陣地
文化惠民潤人心
扶余市文藝工作者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文藝隊伍知行合一,文藝事業欣欣向榮。
扶余市融泰藝術團每年組織“送戲下鄉”和文藝匯演70余場。2014年以來,全市連年舉辦市民文化節、農民文化節,開展書畫、籃球、秧歌、廣場舞和百姓歌手大賽,舉辦少年兒童才藝展演、小劇團文藝匯演、紅歌演唱會等系列活動,年均參與群眾5萬人以上。全民健身活動豐富多彩,太極、乒乓球、花式跳繩、武術套路、健身操比賽等活動亮點紛呈。
每年肖家鄉下溝村都會自發組織舉辦“村BA”,吸引周邊各鄉鎮、村屯10余支球隊參賽。
全市鄉村“春晚”每年舉辦50余場,將生活中的故事搬上舞臺,群眾參與度、認同感越來越高。每村每年平均播放電影12場,5年來累計放映電影2.3萬余場次,44萬余人次受益。結合世界讀書日和節假日,經常組織“兒童讀書日”“端午詩會”“講一個紅色故事,讀一本黨史書籍——學黨史進鄉村”經典誦讀和詩詞競賽、讀書分享、送書下鄉等活動,推動文化惠民和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