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通榆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接到了一個“不同尋?!钡挠唵?。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將采購一批通榆年畫作為國際交流的紀念品。
得知這個消息,通榆縣年畫藝術傳承發展研究中心的美術工作者們一下子興奮了起來,這可是通榆年畫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
興奮之余還有緊張和不安,這批年畫關乎著中國的形象,畫什么尤為重要。
通榆是年畫之鄉,年畫作品多以向海風光、農牧漁民生產勞動為創作素材,具有飽滿的關東特色、鶴鄉風情和草原情懷,形成了熱烈、鮮明、簡潔、質樸的藝術風格。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丹頂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經與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工作人員深入溝通,確定了以丹頂鶴為切入點的《鶴鄉風情》系列年畫。
“我們組織老師們圍繞丹頂鶴和通榆的地域特色進行創作,先拿出草圖進行研討和挑選。選出的作品要既能凸顯一年四季不同的濕地環境特色,又能巧妙地展示丹頂鶴繁衍生息的過程,蘊含濃烈的地域風情和文化韻味?!蓖ㄓ芸h文聯主席吳珍向記者展示了一摞摞廢棄的草圖。“大家都是在摸索中前進,所以第一個月出的成品很少?!?/p>
今年82歲的谷學忠老師是吉林省著名的美術家、攝影藝術家,也是通榆年畫的開拓者之一,通榆年畫藝術非遺傳承人?!肮壤蠋熈璩咳狞c就起來畫,出了四五十張草圖,一張一張地給大家講解?!眳钦湔f。
7月,中小學陸續進入暑假,經通榆縣教育局溝通協調,平時在各學校擔任美術老師的年畫創作者們有了大塊的時間進行創作。一時間,年畫中心的畫室、展廳和走廊到處都是他們的身影。
“傳統的年畫創作多以木版雕刻印刷為主,而通榆年畫每一幅都是手繪作品。”通榆縣年畫藝術傳承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施彥秋說。
在現場記者看到,老師們首先用鉛筆繪制出丹頂鶴的素描稿,再將素描稿放在水彩紙下面,用非常輕柔的線條將丹頂鶴描摹到水彩紙上,這步叫作透稿。
接下來,用特制的羊毫筆蘸炭精粉,輕輕地擦出丹頂鶴及其背景的整體感后,再仔細地擦出各部分的細節。
在上色環節,第一遍的顏色不宜過重,淡淡淺淺的一層能夠展現出擦筆技法所描繪對象的立體感和質感。要做到顏色淡而透明,極其考驗繪畫者對細節刻畫的把握。
通榆年畫顏色的運用主要是以大紅、桃紅、黃、湖藍、綠為主。在經過反復幾遍的上色后,年畫的顏色已經豐富多彩。
最后是對丹頂鶴的眼睛進行點睛,輕輕一筆下去,一幅充滿靈動色彩的年畫就完成了。要完成一張小尺寸畫幅的年畫,即便熟練的老師最快也需要三四天,大尺寸畫幅的年畫則需要數月。
10月,首批100余幅《鶴鄉風情》年畫創作完畢,畫家們精心挑選出了80幅。在年畫裝幀完畢準備運走的那一刻,施彥秋的眼睛濕潤了:“就像自己悉心培養的孩子即將離開家門般依依不舍?!彼貞浧鹆?年前的一幕。
2014年,施彥秋經朋友引薦見到了谷學忠老師??吹焦壤蠋熂抑械哪戤嫴仄泛透鞣N畫具,了解到通榆年畫走過的歲月滄桑,施彥秋激動得不能自抑:“谷老師,我想跟您學年畫!”“什么,你想學年畫?還有人想學通榆年畫!”谷學忠看到了通榆年畫復興的希望。
在施彥秋、寧英明、吳太平等畫家的帶動下,越來越多對通榆年畫懷有深深情懷的青年畫家們匯聚在一起學習創作。谷學忠、趙志斌等老一輩通榆畫家們,將積累了幾十年的年畫創作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年輕一代美術創作者。
通榆的擦筆水彩年畫獨樹一幟,曾誕生大量優秀作品。1963年,由通榆畫家姜貴恒與上海畫家魏瀛洲合作的擦筆水彩年畫《剪窗花》問世后,曾創下再版10余年、發行7億多張的紀錄。谷學忠等老畫家30多年前創作的一些作品,雖經歲月洗禮,但色彩依然艷麗、畫面依然靈動,展現了畫家高超的技藝。
2021年,在通榆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榆縣成立了年畫藝術傳承發展研究中心。2022年,通榆縣又出臺了聘用地域特色優秀文藝人才的政策,成立了通榆縣文藝創作中心,聘請谷學忠等老藝術家定期對學員進行指導,為通榆年畫的傳承發展提供了全方位支持。近兩年,先后有60余幅通榆年畫作品在省展中獲獎,6幅作品被推薦參加國家級展覽。
“我們現在擁有40余人的年畫創作骨干團隊,并呈現出不同的創作風格,像農民畫家郭麗華多以農村生活中的場景為創作題材,而‘90后’的年輕一代又在創作中融入了卡通元素,孩子們對通榆年畫也是十分喜歡。”施彥秋說,通榆縣文聯聯合縣教育局,在全縣20余所學校開設了年畫課,受益學生近萬人。同時,通榆年畫藝術家們還參與通榆特色文創產品的開發,聯合縣電商中心在線上和線下展示銷售。
自11月1日起,中國擔任聯合國安理會11月輪值主席。中國為安理會成員國常駐代表準備了3件極具中國特色的紀念品,其中2件出自通榆,分別是《鶴鄉風情》系列年畫和有機藜麥。
據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工作人員反饋,紀念品受到各國代表的歡迎,彰顯了中國堅持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發展,在濕地保護、鄉村振興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理念。通榆年畫正在綻放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