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前郭縣吉拉吐鄉紅旗農場學良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遠遠就聽見轟隆隆的機器聲,進入大米加工廠,只見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加工生產,大米的清香撲面而來。
“這兩天有很多外地客戶咨詢、下單,忙得熱火朝天。”合作社負責人王學良說。據他介紹,前郭灌區大米用松花江水澆灌,口感好、品質好,買過的客戶很多都變成了“伙計”幫忙“安利”。
說起水稻連年增產增收的密碼,王學良認為,統一灌溉、統一機械化收割,不斷提升的加工水平和品牌知名度,這些都為水稻增產增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前郭縣堅持藏糧于技、藏糧于地,一方面通過秸稈還田、測土配方施肥等農業技術措施,不斷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提高作物的品質和產量,一方面通過深入防治病蟲害、控制農藥使用量等措施不斷提高水稻品質和產量。目前僅前郭灌區水田面積就有20萬畝,年產量在12萬噸左右,基本都是綠色有機水稻。而且,前郭縣已初步形成了稻米加工產業鏈,現有稻米加工、銷售企業150余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省級13家、市級42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聯合體7家,年加工量達到200萬噸,年銷售收入80多億元,農產品綜合加工率達到70%以上。
同時,前郭縣還通過強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引領,進一步增強農機化技術推廣、維修年檢、安全管理、培訓教育、信息服務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能力,推動農業機械化科學發展,為增產增收保駕護航。
“現在全部機械化了,原來10個人干的活,現在1個人就能干,解放出來的勞動力可以在加工廠打工,一年能平均增收1萬元左右。”王學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