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報訊(記者陳沫)2023年以來,長白縣聚焦“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這一主責主業,積極探索“黨委領辦合作總社”這一發展路徑,試點打造十二道溝鎮“綺麗十二”聯合社,初步實現全鎮范圍內農特產業“生產、品牌、認證、價格、銷售”五個統一。
黨建引領,資源共享,做大產業振興“蓄水池”。組織鎮村干部赴浙江義烏、黑龍江五常實地“取經”,圍繞如何挖掘、整合、利用資源,召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工作交流會,探索實施1個鎮級聯合社、10個村級合作社、若干村民參與的“1+10+N”整鎮推進聯合社模式;搭建組織架構,2023年2月,鎮黨委牽頭成立“綺麗十二”農業合作總社,同時建立合作社黨總支;統籌整合資源,將全鎮重點產業“化零為整”統一納入合作總社管理。
布局長遠、品牌共用,鋪好鎮域產業“成名路”。合作總社建設運營“長池山下”“池天下”兩個共有商標,設計4套新產品包裝,由各合作社成員共同使用,組團市場突圍;與長春理工大學開展深度合作,為大米、牛肉、果蔬等產品研發產地溯源信息系統,集中為總社農特產品申請綠色有機認證和食品安全認證,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可溯可控;采用線上、線下多維度、立體化推廣方式,利用新媒體定期發布農產品信息和活動,增加產品曝光率和客戶流量。同步打造集產品展示、美食品嘗、農耕體驗、互動交流于一體的朝鮮族稻香文化體驗館,持續提升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
打破壁壘、技術共通,打造互利共贏“大舞臺”。一方面,共享技術紅利,推動各成員合作社相互協作,通過合作總社協調利用中和村的黑木耳種植技術,分別在十三道溝村、下二股流村新設兩座種植基地,幫助村集體增收50萬元左右。另一方面,共享發展成果,幫助村民算好經濟賬、長遠賬,以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吸引村民積極入社,以鎮大米加工廠為依托,吸納50余戶水稻種植戶以帶殼水稻形式參與總社經營,并按照高于市場平均價格收購,統一加工包裝銷售。同時,肉牛養殖場已與22戶養殖戶達成牛犢銷售意向,在家門口就可獲得優質種牛和技術指導,實現集體產業和農戶“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