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任勝章)2023年以來,臨江市積極倡導移風易俗,通過完善村規民約,成立紅白理事會,推行“道德銀行”積分兌換、編排“移風易俗”快板等,積極引導群眾摒棄鋪張浪費、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陋習,移風易俗,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村規民約,約出鄉風文明新氣象。臨江市文明辦、臨江市民政局指導各村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進行潛心提煉固化,寫入村規民約,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形成具有歷史脈絡、時代特征的《村規民約》,內容通俗易懂,形式喜聞樂見。群眾將《村規民約》編排成三句半等,用農村大喇叭經常播放,使之家喻戶曉,老幼皆知,進一步促進鄉村自治、德治、法治的有機融合,讓村民成為基層治理的“主角”。
為扭轉大操大辦的不良風氣,臨江市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作用,成立70個紅白理事會,制定了紅白理事會章程,建立健全紅白理事會的相關制度。同時,把村干部、德高望重的鄉賢、組織協調能力強的黨員作為紅白理事會的“主力軍”,組織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活動,引導村民轉變思想觀念,號召大家既當好移風易俗的“實踐者”,更要當好“宣傳員”。如今,全市各村村民能夠自覺踐行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并按規定程序報備,文明新風尚蔚然成風。
小積分“兌”出大文明,撬動鄉風文明大氣象。為進一步培育文明鄉風,深入推進移風易俗,臨江市積極探索“積分兌換制”文明治理模式以“小積分”,匯聚鄉村治理“大能量”,充分激發村民參與移風易俗、志愿服務等鄉村文明建設的積極性。臨江市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立“道德積分超市”,把志愿服務、善行義舉、移風易俗等內容進行積分管理。村民可以通過環境衛生、家庭衛生、尊老愛幼、發揚傳統美德、移風易俗等行為獲得積分,積分可以用來換取物品。同時通過宣傳和倡議書引導大家參與,用小積分“兌”出大文明,撬動鄉風文明大氣象。
“竹板打得震天響,聽我把移風易俗講一講,新時代、新風貌,移風易俗很重要;樹新風、改陋習,社會進步快馬騎;只要大家一條心,移風易俗傳佳音……”臨江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文藝志愿者們編排出“移風易俗樹新風”快板,通過開展一場場“倡導移風易俗 弘揚文明新風”主題宣傳活動吸引群眾前來觀看,用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提升對移風易俗工作的認同度。臨江市以提升鄉風文明為目標,以推動移風易俗為抓手,把深化移風易俗融入農村精神文明重點工作。2023年,共編排移風易俗類快板2個,“破除高價彩禮,婚事新辦”情景劇1個,組織開展各類主題宣傳活動20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