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現場。
政協松原市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現場。
松原冬季江邊美景。
人大代表聽取報告。
政協委員認真參會。
補選的松原市七屆人大常委會委員、通過的松原市七屆人大城鄉建設與環境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向憲法莊嚴宣誓。
寫在前面
2024年1月9日至12日,松原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政協松原市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召開,會議總結了過去一年的工作成績,明確了新一年的工作思路、目標和舉措。
2023年,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松原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承壓奮進、砥礪前行,開創了新時代松原全面振興新局面。2024年,松原市將進一步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對標維護“五大安全”重要使命,全面落實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精神、“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在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現代化大農業、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游、發展新能源產業、建設幸福宜居城市五個方面“勇當先鋒”,推動各項指標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2023年工作回顧
● 經濟穩定增長
全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900億元,同比增長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11.9%。
項目建設再創新高
百億級項目多:在扎實推進10個百億級項目的基礎上,又引進三一重能長嶺風光氫儲氨數字化示范等一批百億級項目,成為全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重大項目多:謀劃儲備項目390個,總投資1794億元;開復工5000萬元以上項目297個、增長11%,項目數量又創新高。
產業類項目多:開復工產業類項目170個,占項目總量的57.2%,占總投資的71.9%,成為支撐全市投資增長的強勁動力。
簽約引進多: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45個、增長36.1%,實現到位資金612.4億元、增長38%。
向上爭取多:57個項目獲國省預算內資金支持,爭取到位資金11.4億元,增長70%,創近五年之最。爭取第一批國債項目11個,下達資金48.4億元,居全省第3位。
工業經濟提質升級
總量回穩向好: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達565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95億元。吉林油田油氣產量當量達到470萬噸。
增量扎實培育:全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4戶、增長33.3%。正泰新能光伏等一批建成投產項目新增工業產值53.4億元。新增新能源裝機指標350萬千瓦,實現翻番式增長。
存量持續優化:527戶經營主體實現“個轉企”;盤活“雙停”企業10戶,激活存量資產0.8億元。
變量有效防控:出臺經濟惠企“工業十條”等政策包,幫助扶余魯花、松原石化等產值下降企業增加訂單、穩定生產,增加產值20億元。
質量大幅提升: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新獲評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戶,新認定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6戶。醫藥化工產業健康發展,華僑藥業北斗產業園等項目投產達效。裝備制造、新材料等九大500億級產業集群加速集聚。
農業基礎更加穩固
生產能力穩步提高:實施黑土地保護利用23.2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80萬畝,均居全省第2位。改造鹽堿地14.5萬畝,新增耕地12.6萬畝,是近三年的3倍。高標準農田建設邁上新臺階。推廣大壟雙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200萬畝,居全省第2位。實施保護性耕作1207萬畝,連續兩年居全省第1位。全年糧食產量突破156.2億斤,再創歷史新高。25個經營主體獲評省級“菜籃子”應急保障基地。
產業融合步伐加快:深入實施“千萬頭肉牛”工程,開復工“認養一頭牛”查干花牧場、扶余長春嶺鎮肉牛產業園等項目10個,完成投資9.3億元。新增萬頭肉牛鄉(鎮)6個、千頭肉牛村33個,肉牛飼養量達到72萬頭,增長18%。全市生豬、肉羊、禽類飼養量分別達到580萬頭、520萬只、4500萬只。
產業鏈條延伸集聚:開復工吉林加盛雜糧食品生產加工等全產業鏈項目15個,完成投資3.7億元。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184戶,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572戶,糧食加工轉化率達到72%,居全省第1位。
農業科技支撐有力:鴻翔種業、松糧種業等10戶企業入駐“五張芯片”科技創新中心。玉米、大豆等品種達到183個,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吉粳830、白粳2號榮獲全國優質食味大米產品金獎。雙乾肉羊新品種通過國家核驗。奧金斯公司獲評全省唯一具有肉牛胚胎生產經營資質的企業。引進山東水發智慧農業等項目3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7%,連續七年居全省第1位。
村容村貌整體提升:121個“千村美麗”村通過省級驗收。新增農村24小時供水工程474處。改造農村廁所6000戶。綠化村屯169個。美麗鄉村建設“松原經驗”在全省推廣。
農業經營集約增效: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首次突破850萬畝。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投入運營,農村集體資源線上交易量和交易額均居全省第1位。乾安縣獲評全省唯一的國家級“綠色農資”試點縣。哈達山品牌農產品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扶余市占荒村、前郭縣春光村獲評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
服務業發展亮點紛呈
冰雪旅游盛況空前:查干湖第22屆冰雪漁獵文化旅游節火爆開幕,單日接待游客突破12.6萬人,創歷史新高;騰魚雪洞奇緣、冰湖漁獵好運盲盒等38項節事活動,讓廣大游客身臨流光溢彩的冰雪世界,真切感受到獨屬查干湖的神奇與魅力。積極促進全域聯動,突出“一縣一品牌”,推出特色非遺研學游等19條精品旅游線路,打造哈達山威伲斯冰雪大世界等10大樂冰產品,開展“邂逅萬盞花燈”等百項活動,“冷冰雪”正在成為“熱產業”。年接待游客歷史性突破180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290億元,分別增長87%和139%。
新電商蓬勃發展:升級改造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縣3個,省級電子商務示范鎮(村)12個。建設改造縣級電商服務中心4個、農村電商服務站496個、鄉村物流網點1057個,物流配送服務實現市域全覆蓋,網絡零售額增長10%。
新消費持續回暖:開展“相約查干湖·樂享新松原”等系列促銷活動600場次,發放消費券3200萬元,拉動消費5億元。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56億元、增長7%。寧江區58科創產業園獲評吉林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新生活舒適便捷:中東、歐亞等新老商圈迭代升級,金拱門、喜茶等爆款IP強勢入駐,為群眾生活帶來諸多新場景、新體驗。
金融服務精準有效: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增長11.4%和11.2%,均居全省前3位。積極開展線上、線下助企服務活動,對接企業2000余戶,累計放款58億元。
發展活力加速釋放
開發區體制改革穩步推進:開發區改革任務全面鋪開,內生動力明顯增強。全市開發區位次實現整體前移,松原經開區由全省第6位升至第4位,寧江開發區由第40位躍升至第18位。
供熱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與吉能集團、大唐集團合作,全面啟動熱電聯產供熱新模式。改造供熱管網71公里。
國資國企改革成效明顯:國資集團、能源集團、土地集團組建成立。26戶市屬一級國有企業完成資產清查和組織框架搭建。國資國企效益整體提升5%。
營商環境建設再結碩果:1580項審批事項審批時限平均壓縮86.9%。城市信用躍升至全國第11位。成功獲評全國第四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再添一張國字號“金名片”。
開放合作捷報頻傳:對長合作成果豐碩,吉電股份長嶺10萬千瓦風電工程等項目穩步推進,合作項目數、投資規模均居全省第1位。對浙合作深入推進,高分子材料安全防撞護欄等15個項目開工建設、投產達效。國際合作取得重大突破,舉辦建市以來首場對俄經貿交流會,簽約額達10.5億元,邁出了向世界開放的嶄新一步。
● 城市面貌更新蝶變
城市規劃更加科學:高質量完成全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一江兩岸”城市設計、中心城區86.4平方公里控詳規等專項規劃穩步推進。完成松原市現代水網、綠水長廊建設規劃編制。城市功能日益完善。181個“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全部啟動,順利通過國家年度考核。清淤雨污管線60公里,實施雨污分流改造1.2公里。“兩站兩線”改造穩步推進,城市內澇問題大幅緩解。江南凈水廠、江北凈水廠建成投產。
城市更新蹄疾步穩:打通主次路網、掐腰路、斷頭路13條,改造破損巷路、人行步道117條,道路工程數量是過去兩年的5倍。改造棚戶區住房2520套,安置回遷居民1922戶。分配公租房485套,完成廉租房轉讓1500套。恒大御景灣等保交樓如期交付。打造精品街路17條、精品渠化島6座,城市色彩更加絢爛繽紛。
交通體系高效便捷:松原機場運輸航班增長91.4%,旅客吞吐量增長144%;通航業務量連續五年居全省第1位。松原機場獲評“四型”機場建設優秀案例。長嶺通航營地實現全省低空首飛。國道綏沈公路松花江特大橋實現主橋合攏。實施鄉村暢通工程,新建、改建農村道路961公里。
城市管理更加精細: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審。扎實推進“五項攻堅”行動,排查整治經營性自建房2.5萬棟。深入開展“隨手E拍”活動,解決群眾反映供熱、市場外溢等問題1200余個。“清雪除冰”實現社會化運營。松原市城市展示中心完成改造,面向社會開放。建設5G基站550個。打造垃圾分類“樣板小區”6個。
● 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市縣兩級236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承諾。財政資金用于民生事業較2022年提升2個百分點。
就業創業成果突出:新研牧神等3戶企業被人社部認定為職業技能評價機構,實現“零”的突破。成功創建省級人力資源產業園。“松原直播帶崗”被評為全省十大特色勞務品牌。全年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2億元,新增城鎮就業1.74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41.2萬人。
養老紓困溫暖人心:全國唯一的農村托養照顧所建設和管理標準化試點項目落戶。成功獲批全省唯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在全省首創公辦機構普惠養老項目和村屯養老互助站點。主城區社區食堂實現街道全覆蓋。城鄉低保金全面提標,發放資金5.4億元,救助城鄉低保和特困對象9.59萬人。
醫療體系更加完善:市中心醫院、吉林油田醫院兩大城市醫療集團完成組建。市疾病預防控制局掛牌成立。健康縣區創建覆蓋率達100%,居全省首位。
教育事業再創佳績:實施良師工程,培養松原名師160名。與長春工業大學、吉林財經大學等高校聯合建立產業學院5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4%,提升3.4個百分點。前郭縣薩日朗、乾安縣誠美路等九年一貫制學校投入使用。
脫貧成果持續鞏固:脫貧人口、監測對象參保率達100%。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長16.1%。此外,民族宗教、外事、婦女、公積金、紅十字、地方志等各項事業均取得長足發展。
● 生態底色厚重鮮明
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游相得益彰”殷殷囑托,著力打造優良環境,加快建設生態強市。
生態紅線安全穩固:國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年度整改任務全部完成。解決環境信訪案件572件,按時辦結率達100%。“綠盾行動”問題整改率達100%。
“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累計投資26.7億元,實施查干湖濕地保護與恢復等項目24個。建設生態護岸24公里、生態護坡13萬平方米。全年增殖放流1000萬尾,實現“以水養魚、以魚凈水”,查干湖水質連續3年保持在Ⅳ類標準。
生態環境穩步向好:扎實推進65蒸噸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燃氣鍋爐低氮改造。空氣優良天數比例保持穩定。落實河長制,136個排污口全部完成規范化建設,“兩江一河”國控斷面水質穩定向好。榮獲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母親河獎”。落實田長制,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5%、農膜回收率達92%。落實林長制,完成大規模國土綠化22.1萬畝,治理退化草原濕地20.4萬畝。
生態屏障更加牢固:積極融入全省“大水網”工程,扎實推進松原水網等30個項目建設。成功獲批查干湖“一湖兩帶”綜合治理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獲得國省支持資金2.3億元。長嶺縣榮獲全國防沙治沙先進集體。哈達山水庫通過省級標準化驗收。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榮獲2023年吉林省首批生態示范縣稱號。
生活方式綠色環保:新建新能源汽車換電站3座。主城區公交車全部完成新能源化改造,年減少碳排放300噸。深入開展綠色機關、綠色社區等節能降碳宣傳活動,生態環保理念正在成為群眾日常生活的行動自覺。
●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嚴格落實“三管三必須”“三個百分百”等工作要求,及時消除風險隱患,社會大局總體穩定。
有效防范安全風險:在全省率先實現安委辦和交安辦實體化運行。工礦商貿和道路運輸事故起數下降39.7%。危貨運輸車保有量退出全省前3位。交警系統在全省綜合考評中位列首位。
有效防范治安風險:深化平安松原建設。集中開展“云劍”“昆侖”等專項行動,全市治安警情、刑事發案、命案現案分別下降31.8%、22.4%、15.4%,人民群眾安全感顯著提升。
有效防范金融風險:扎實開展銀行機構不良資產清收攻堅行動,成功處置不良資產4.6億元。全市銀行業整體不良率降至10年來最低水平。
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地方級財政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萬元GDP能耗下降3.5%,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更加殷實、更有保障。
以新能源產業為關鍵引擎
構建產業轉型新格局
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搶抓“氫動吉林”等戰略機遇,深度融入“陸上風光三峽”工程,健全完善“五大體系”。全年開復工新能源及其關聯項目80個以上,完成投資300億元,新增裝機規模300萬千瓦。在發電端、電網端、負荷端、儲能端、裝備端、轉化端全面發力,打造全省綠電發送中心、電力調峰中心、綠電消納中心、氫能產業發展中心。
不斷夯實支柱產業:大力發展石油化工產業,支持吉林油田創新驅動,穩步實現擴大產能、綠色轉型,實現油氣產量當量500萬噸以上,進一步夯實吉林油田在工業領域的“壓艙石”作用。大力發展生物化工產業,發揮嘉吉生化等企業產品優勢、產業基礎和技術特點,加快建設嘉吉生物化工高科技產業園、吉林百奧年產100噸谷胱甘肽等6個項目,全力打造吉林省生物化工產業基地。
穩步壯大優勢產業:發展裝備制造業,搶抓汽車產業集群“上臺階”工程機遇,加快建設4個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實施“智改數轉”行動,培育示范項目10個,認定2家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扶持吉林石油技術裝備等企業上產擴能,打造東北重要農機裝備生產基地。發展化肥制造業,扶持史丹利、新洋豐等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延伸化肥產業鏈,推動化肥產量由700萬噸提升至800萬噸,打造中國北方“肥都”。發展醫藥化工業,支持華僑藥業等企業提質增效,穩步實施寧江區醫藥產業園等項目。鼓勵企業開展品種交易、委托加工、藥號轉化,加快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
提檔升級特色產業:持續發展大旅游。加快“冰雪絲路”創新先導區建設,持續開展新雪季活動,抓好查干湖景區風貌提升和生態小鎮建設,創成5A級景區,形成以查干湖為核心的關東草原文化生態保護區。打造扶余“三江秀水”、乾安“百湖田園”、長嶺“綠嶺風光”等五大旅游產業集聚區,更好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格局。持續發展新消費。落實國家縣域商業三年行動計劃,遵循“一商圈一特色”,進一步做強歐亞、金鉆、中東等商圈。大力發展網紅經濟。持續發展新電商。實施電商主體“百千萬”工程,加快推進嘉吉電商科技創新孵化園等3個項目建設。升級改造扶余、長嶺等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縣(市),建成一批現代物流園區和倉儲基地。
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新材料產業,加快建設中溢新能源電池負極材料等9個項目。引進天津大胡同集團年產80萬噸鐵合金等7個項目,培育碳纖維、離心棉、鋰電池、生物基四大產業鏈,推動產品由“原料型”向“材料型”轉變。培育發展新康養產業,啟動實施全盛醫療綜合性康養等9個項目。加快哈達山示范區龍華溫泉民宿度假酒店等10個項目建設,力爭年內投入運營。培育發展大數據產業,聚焦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謀劃實施“雙力一體化”算力中心,以算力支撐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5G基站550個,實現鄉鎮5G網絡全覆蓋。
以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
打造農業強市新標桿
推進“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工程:保持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只增不減,力爭糧食產量突破160億斤。開發良田,改造鹽堿地17.3萬畝。新增優質耕地14.6萬畝。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157.9萬畝。擴大良種。推進吉林省北方粳稻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心投入運營。支持云天化等企業加快建設生產加工基地,力爭種子總產量超過1.3億斤,省內市場占有率再提高10個百分點。研發良技。完成保護性耕作1000萬畝以上,開展深松作業200萬畝。推廣“水肥一體化+密植”技術400萬畝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5%以上。用好良機。開展全程農機化提升行動,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7.5%以上。推廣智慧農業。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數字平臺,實現基本型數字村全覆蓋。
推進“千萬頭肉牛”工程:推動中農吉牧產業園等10個項目投產達效,完成投資10億元。全年新增萬頭肉牛鄉(鎮)5個、千頭肉牛村50個;肉牛飼養量增長10%。統籌發展其他畜牧業,落實省里“五千萬頭生豬”工程,鼓勵中糧生豬、寧江齊全等項目提產擴能,力爭全年生豬、肉羊、禽類飼養量分別增長5%、3%、4%。
推進“千億級規模產業”工程:開工建設盛鑫鮮食玉米加工、加盛雜糧食品生產加工等10個項目,推動農業產業全鏈條升級,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550億元以上。支持中糧家佳康、領航農業等企業晉升為國省級龍頭企業。新認定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0戶。建設完善“三品一標”產品認證,創建省級綠色優質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1個,打造國內知名有機農產品30個。
推進“千村美麗”創建工程:持續推進“村莊清潔”行動,綠化村屯200個。改造農村廁所3060戶,創建“千村美麗”示范村120個,打造干凈整潔型村莊309個、宜居示范型村莊189個、生態引領型村莊44個。新建、改造農村道路450公里。
推進“千個新型經營主體”工程:新增整村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25家、示范社和示范家庭農場1000家,力爭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達到900萬畝以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力爭收入超百萬村達到125個。
以綠色低碳為發展理念
繪就綠美松原新畫卷
突出抓好查干湖生態保護:加快推進“一環兩線九連通”查干湖水生態修復與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實現年內開工。大力實施生態補水和水體交換,促進查干湖水質穩定在Ⅳ類標準。
積極改善生態環境:打好藍天保衛戰,全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不低于94%,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控制在3天以內。打好碧水保衛戰,推動全市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穩定達標。打好凈土保衛戰,確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5%。打好草原濕地保衛戰,持續做好造林地塊管護和補植補造工作,治理退化草原濕地16.2萬畝。
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深入推進綠水長廊等生態工程,加快實施“一湖兩帶”綜合治理國土綠化工程。積極爭取“三北”防護林六期項目。
閉環推進問題整改:嚴格落實“四項機制、八項制度”,高標準完成環保督察問題年度整改任務。
加快建設美麗松原:制定美麗松原建設實施方案。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生態工業園區和“無廢城市”,繪就松原天藍、地綠、水清的“高顏值”畫卷。
以城市更新為重要抓手
建設宜居城市新樣板
完善規劃編制:扎實推進國土空間規劃數據庫建設,高質量完成中心城區控詳規、“一江兩岸”城市設計等專項規劃。
提升承載能力:加快實施江北污水處理廠擴建、雨污分流改造等項目,完成30公里雨污管網清淤和“兩線兩站”建設,徹底解決雨天看海問題。改造建設濱江大道、鐵運路等主次干路、巷路15條。繼續實施一批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完成海綿城市智慧平臺建設。扎實推進66萬千瓦煤電機組切缸改造等項目建設,實現江南城區熱電聯產。
改善居住環境:落實農民、大學生等群體購房補貼政策,打好支持房地產業“組合拳”,引導房地產市場由剛需型向改善型轉變。完成廉租房轉讓1200套。實施老舊小區、棚戶區及危房等改造項目41個。
完善交通體系:完成松原機場擴建項目前期工作。謀劃實施松陶鐵路擴能改造項目,爭取列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啟動省道其太線公司屯至花淖爾段改建工程。推進查干湖環線旅游公路項目前期工作。推動長太高速全線通車。加快縣級城市“全域公交”建設,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率達70%以上。
加強精細化管理:著力加強“六項管理”、打造“六個平臺”。加快全國文明城、雙擁模范城創建進程。啟動實施餐廚垃圾場項目,打造垃圾分類“樣板小區”6個。新建二級水沖公廁40座,開設便民市場15個,讓城市更具“煙火氣”、更有“人情味”。
以改善民生為根本導向
譜寫美好生活新篇章
穩定擴大就業:建立“培訓+就業”聯動機制,開展精準培訓,創建返鄉創業基地17個。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38萬人,讓更多人穩定就業。
加強養老服務:持續推進公辦機構普惠養老,新增10%閑置床位,實行“零利潤”照護。新建5個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對700戶困難老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做好5萬名特殊居家老人巡訪關愛工作。推動市光榮院投入使用。
提高醫療水平:實施長嶺縣第二人民醫院異地新建等12個項目,推動前郭縣中醫院異地新建項目投入使用。持續擴大居民醫療保險參保覆蓋范圍,推動全市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5%以上。
提升教育質量:實施良師工程,培養松原名師150名。完善硬件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前郭五中異址新建、查干湖職業教育融合實訓基地等10個項目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動義務教育標準班額達到98%以上。
強化社會保障: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和特困供養人員保障標準。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加強監測幫扶,壯大聯農益農產業,確保脫貧群眾收入持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