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紅毯、條幅、海報……3月9日清晨,白山方大集團總部大院裝飾一新,2024年“白山方大誠信日”宣誓儀式正在舉行。
“高舉誠信品牌,捍衛誠信尊嚴,恪守誠信承諾……”226名員工高擎右手,在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寧鳳蓮的帶領下莊嚴宣誓。
經銷國名酒34年無假貨、無投訴。作為我省商貿流通領域唯一“中華老字號”企業,這家經營34年的老牌民營企業,對消費者、對社會一諾千金。
“從酒廠到貨架,全程監控,清清楚楚。”宣誓儀式后,記者跟隨寧鳳蓮參觀企業的酒品倉庫。巨大的庫房中,各類酒品整齊存放,入庫的酒品外箱規范噴涂了企業獨家開發的酒品防偽碼——在很多消費者心目中,酒品包裝上有這個標識,意味著自己買到了真酒。
這份信任從何而來?
“我們的酒從‘產房’直接到‘庫房’!”寧鳳蓮所謂的“產房”,指的是國品名酒的廠家。他告訴記者,34年來,企業始終將進貨渠道的管理作為第一要務,對茅臺、五糧液、劍南春、舍得、洋河等國名酒一律采取廠家直接進貨,大力開展“名品進名店、名店出名品”活動,讓每一瓶酒都來歷清楚。
這么多的酒,讓白山方大糖酒站經理陳銘杰印象最深的,卻是庫房角落里貼了封條、不許售賣那一批:“幾百萬的貨啊,廠家都說質量沒問題,寧總就是不讓賣。”
為啥不讓賣?白山方大集團旗下專賣店管理部經理李艷玉打開了話匣子——
這批酒來自四川某知名酒廠,價值400多萬元,每瓶酒的進貨價近千元。但是由于川、吉兩地地理氣候差異,加之廠家當批次原材料變動,這批酒進入吉林之后,出現了少量沉淀物,這是符合行業通行標準的,酒廠按規定不予退換。但是,依據白山方大集團本身的質檢標準,這批酒沒有達到銷售要求,不能上架。
請示報告擺到案頭,寧鳳蓮當即決定:封存,下架,永不銷售。從此,這批酒成為集團內部聚餐的“指定用酒”。“幾千瓶好酒啊,現在大伙兒就盼著聚餐。”陳銘杰和李艷玉笑著說。
“自我監督還嫌不夠,寧總又從外面找‘幫手’!”下午的座談會上,集團黨辦主任劉振東拿出厚厚一疊保險單,講起集團“給酒上保險”的故事。
2012年8月,白山方大集團與中國人保財險吉林省分公司簽約,為所經銷的國名酒進行質量保障保險。這意味著,如果消費者在白山方大集團購買的酒出現質量問題,可以繞過企業,直接從保險公司獲得理賠。10多年來,白山方大每年按時支付10萬元保險費,卻從來沒有人找保險公司出過險。
這份從未出險的保單在全國都屬少見,卻收獲了業界同行的廣泛點贊。僅2023年,就有超過360家單位與白山方大集團黨委合作共建,學習這家全國優秀基層黨組織的經驗心得,分享企業黨建文化、誠信文化的學習成果。不斷擴大的“朋友圈”,讓這家老牌民企的招牌越來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