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的鎮賚南湖。(資料圖片)
3月以來,隨著氣溫轉暖,北歸候鳥紛紛飛抵莫莫格、向海、四海湖等濕地。成群結隊的候鳥或拍打翅膀輕掠過水面,或振翅飛翔盤旋于低空,它們時而一飛沖天、自由翱翔;時而追逐嬉戲、自由玩耍,一幅和諧的生態美景盡收眼底。
持續改善的生態環境,吸引越來越多的東方白鸛、白鶴、白枕鶴、天鵝、灰鶴等珍稀候鳥用它們的翅膀“投票”,選擇在這里停歇、覓食、繁衍。
近年來,白城市大氣、水污染防治多項生態環境指標再上新臺階,環保行政審批工作也得到進一步優化。如今,天更藍、水更清已成為鶴鄉大地的鮮明底色,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2023年,白城市國考斷面中有4個斷面水質好于Ⅲ類,占比66.7%;莫莫格和向海兩個國考斷面剔除本底影響后消除劣Ⅴ類水體,6個國考斷面水質全部達到考核要求;城市地表水環境質量改善程度排名全省第一;全市7個省控斷面全部達標;6個縣級及以上城市在用飲用水水源全部達到Ⅲ類水質目標要求。
白城市通過強化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管理、開展排污口設置及管理工作、全力保障國控斷面水環境質量、有序推進總量減排工作,推動水質大幅提升。
鎮賚南湖原為一處封閉的天然泡沼,因其系獨立封閉水體,無生態補水源,水動力不足,加之水體蒸發量大,導致濕地面積一度萎縮,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總磷三項指標超出地表水Ⅴ類標準。
近年來,白城市以“三水統籌”為思路進行了綜合整治,并以建設濕地公園的形式對南湖濕地資源加以保護和利用。如今的鎮賚南湖,既是水生動植物優良的生存場所,也是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特別是各種水禽必不可少的棲息、遷徙、越冬和繁殖地,是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南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也為全市城市濕地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修復、水環境保護提供了借鑒參考。
“我們將繼續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積極推進美麗河湖建設取得新成效?!卑壮鞘猩鷳B環境局水環境科李佳說。
大氣污染防治取得顯著成效
2023年,白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繼續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陣,平均優良天數比例94.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20微克/立方米,優于全省平均水平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程度達到20%。扣除沙塵等因素影響,全市優良天數比例96.7%,超過考核指標1個百分點;全年無重污染天氣發生,優于考核指標0.8個百分點,環境空氣質量指標全部超額完成省定任務。
大氣污染物減排工作是政府目標責任制重點內容之一,白城市通過推進每小時65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機動車污染控制、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揮發性有機物治理、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的有序開展,全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我們通過建立年度減排清單、有序推進減排項目、完善減排項目佐證材料,指導重點排放單位自主建設的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項目盡早驗收投入運營,減少全市煤炭消費總量,實現減污降碳,為全省大氣污染物減排工作作出較大貢獻。”白城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科科長丁麗鳳說。
行政審批流程不斷優化
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簡稱環評審批)備受一些企業的關注。有生產家具的企業咨詢,他們已經通過環評審批,并已經驗收完成正常投產,但企業主要將項目進行轉讓,轉讓后在該地址辦理一個新的工商營業執照,在該項目地址不變,生產內容不變,規模不變,設備、環境保護設施不變的情況下,不使用原家具企業工商營業執照,使用自己工商營業執照,環評是否需要重新報批?
“若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采用的生產工藝和污染防治措施等均不變化,僅建設單位變更,無需重新申報環評。具體請向所在地生態環境部門咨詢?!卑壮鞘猩鷳B環境局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科科長任增群說。
白城市生態環境局不斷優化環評審批權限,將環評審批權限下放至各分局。對符合條件的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做到第一時間受理、第一時間公示、第一時間批復,在滿足法定公示時間的前提下,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間。認真落實“三線一單”管控要求,嚴把項目準入關、質量關,2023年共完成154個建設項目環評審批。
白城市生態環境局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聚焦新能源開發利用、鹽堿地綜合治理、農產品深加工等重要領域,堅持專班推動、跟蹤服務,高效率完成白城化工園區、白城綠電園區、洮南化工園區規劃環評審查,2023年共助推42個重大項目落戶白城,同時實現了排污許可管理“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