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自然保護管理中心每天利用分布在長白山區域的3300余個紅外線鏡頭形成的“空天地一體”數據監測網絡,保護長白山珍貴遺產。 本報記者 錢文波 攝
毛茸茸的紫貂臉上沾著白雪,野豬一家悠閑地在林間漫步,黑熊兩腳站立蹭樹解癢……這些生活在長白山森林里的野生動物平日里機警萬分,此刻卻在鏡頭前展現萌態,表現得十分上鏡。這些畫面究竟是如何捕捉到的呢?
在長白山自然保護管理中心,記者找到了答案。
一走進管理中心的指揮中心,記者的目光便落在了眼前的大屏幕上。此時,屏幕上正實時呈現著長白山森林中的景象。在工作人員的操控下,不同位置的畫面不斷切換。
長白山自然保護管理中心宣教科負責人張榮杰介紹:“這是我們的智慧視頻監控系統,遍布長白山的攝像機將實時畫面傳輸至管理中心,我們只需坐在這里,便可輕松觀察長白山里的情況。”
實在難以想象,在那片人跡罕至的森林深處,竟然密布著無數“眼睛”,它們無聲無息地守護著這片自然世界。
張榮杰告訴記者,野生動物種群最重要的是保持穩定,并不是越多越好,保持生態平衡才是最佳的狀態。因此,收集和記錄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態是一項重要工作。目前,有3384部紅外相機遍布長白山世界地質公園內,時刻等待野生動物的“光臨”。
“類似的視頻資料還有很多,赤狐、猞猁、貉、狗獾……”張榮杰將視頻畫面投放在大屏幕上,小動物們可愛的模樣“萌化了”現場所有人的心。
看到大家對長白山的野生動物如此喜歡,張榮杰話鋒一轉:“對野生動物的保護一方面要監測種群數量,另一方面還要減少人類干擾,只有把人‘防’住了,野生動物才有生存繁衍的空間。”
說到這里,他舉了一個例子:長白山生長著以紅松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而生活在其中的松鼠的主要食物是紅松子,如果紅松子被人亂采濫摘,松鼠數量便會因為缺少食物而減少,隨之以松鼠為食的動物也會減少,生物鏈便會遭到破壞。
此時,大屏幕上畫面瞬間切換,原本展現的深山、森林與小動物們的景象,被一個個道路的畫面所替代。
“我們的系統還能對入區人員和野生植物進行監控。”張榮杰說,一般情況下,長白山保護區內不允許有人進入。一旦有人進入,系統便會自動識別,并發出警報,最大程度減少人為因素影響。
“防人”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防止發生火災。
長白山自然保護管理中心不僅有監控系統,還有11個保護管理站、3支專業撲火隊。專業撲火隊實行準軍事化管理,統一訓練、靠前駐防、一級待命,一旦出現火情,能夠快速出擊、迅速撲滅。
“長白山是東北重要的生態屏障,保護好長白山的一草一木,對于東北地區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長白山獲批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錄,更需要我們保護好長白山,讓這片自然的瑰寶永遠熠熠生輝。”張榮杰說。
記者手記:
在采訪中,張榮杰在提及如何保護長白山時說:“如果一棵樹倒了,我們要做的不是立刻將這棵樹扶起來,而應是任由其自然倒在這,盡量避免任何人為干預,這才是真正的保護。”
長白山是我們的自然瑰寶,其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都需要我們精心維護,要理解其自然的生長規律,尊重每一個生命的存在。只有當我們的保護理念與長白山的自然韻律相契合,讓它以自己的節奏“呼吸”,才能確保人類與這片森林和諧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