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吉祥之林。一個“吉”字,蘊含著人們多少美好的期許與愿望!吉地叫響“吉字號”特色品牌,事關經濟高質量發展,事關人民高品質生活。
近日,省市場監管廳、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文旅廳、省國資委、省糧儲局、省林草局、省能源局、省畜牧局、省供銷社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吉字號”特色品牌建設的若干舉措》,正式打響“吉字號”特色品牌戰。
先摸摸家底,看我們可以打造哪些“吉字號”產業品牌?
我們有先進的制造業。有歷史的,比如共和國工業長子、大名鼎鼎的“紅旗”汽車,可以形成“紅旗”品牌產品集群;新興的,比如圍繞實施“陸上風光三峽”工程和“氫動吉林”行動,可以培育吉林“綠電”品牌,在新能源建設利用等領域打造形成招商引資、產業發展的金字招牌。
我們有優勢旅游資源。突出冰雪和避暑雙品牌引領,圍繞“長白天下雪”“清爽吉林·22°C夏天”主題,可以打響查干湖冬捕、吉林霧凇、延邊民俗等特色旅游品牌,把長白山旅游打造成世界頂級品牌,同時各地可以建設一批在本地區、本省乃至全國有品牌影響力的旅游景區、精品路線品牌、體育賽事品牌、工業遺址懷舊地標品牌,助力“引客入吉”。
我們有優質農產品。吉林大米、吉林鮮食玉米、吉林雜糧雜豆、吉林牛肉、長白山人參、吉林梅花鹿、長白山礦泉水、長白山食用菌、長白山果蔬、長白山椴樹蜜等農特產品,就是要主打一個優質標桿和高端形象。
我們有特色消費品。突出吉林農耕、飲食、節慶、民俗等特色文化,打造一批兼容優勢品質與鄉土風情的“吉字號”特色消費品牌。比如把民族菜、民俗菜、宮廷菜、山珍菜、生態餐飲五大吉菜系列,打造成一批名菜、名點、名小吃、名宴和知名餐飲品牌。以長影、吉林動漫等品牌為龍頭,推出一批“吉字號”影視文化精品。點亮“精彩夜吉林”,進一步打響這有山、桂林路、延大網紅墻等“吉字號”消費品牌。
再試試招法,看我們怎樣擦亮“吉字號”區域品牌?
第一招,打造“吉字號”市縣區域品牌名片。鞏固提升“汽車城”“電影城”“人參之鄉”“梅花鹿之鄉”“礦泉城”“襪業名城”等我省市縣特色區域名片。實施縣域經濟發展品牌升級計劃,推動“一縣一品”“一業一品”特色產業區域品牌建設,推動區域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支持品牌鄉鎮創建,打造一批主導產業鮮明、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名鎮。
第二招,打造“吉字號”地理標志特色名片。充分挖掘特色區域產品文化內涵和品質特色,加大地理標志產品和商標培育打造力度,支持長白山人參、雙陽梅花鹿、白城綠豆、梅河大米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區打造優質名品,推動各縣區運用地理標志創建地域特色標牌。打造蛟河、伊通、乾安等一批地理標志富農強縣,帶動全省地理標志產值快速增長。
第三招,打造“吉字號”區域品牌高端名片。完善“吉致吉品”標準體系、認證體系和質量保障體系,加快壯大認定產品規模數量。推進“吉字號”與浙江“品字標”、內蒙古“蒙字標”、深圳“圳品”、黑龍江“黑土優品”等合作互認,進一步加強與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對接合作,推進市場互推、供需聯動、產銷對接、合作互認,拓展“吉字號”品牌消費市場。
是不是讓人很振奮、很期待?當然,要想讓“吉字號”品牌揚名大江南北,還得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落實,激發企業培育打造品牌的內生動力,而政府要做的,是加大引導推動,依法高效監管,支持企業做強做大品牌。
咋支持?《若干舉措》里列出了實實在在的舉措。
實施“吉字號”品牌梯次培育工程。進一步提升中國一汽、中車長客、吉林碳谷、長光衛星、修正藥業、吉林敖東、吉糧集團、皓月集團、長白山旅游等大型骨干企業品牌發展力,打造形成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領航品牌。以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老字號企業等為重點,打造形成特點鮮明、品質過硬的特色品牌。加大政策引導力度,推動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強化品牌意識,樹立百年品牌、百年老店目標,打造形成數以萬計發展潛力大、成長預期好的小微品牌集群。
實施“吉字號”品牌質量提升工程。加強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鏈協同聯動,支持企業推進質量設計、實驗檢測、可靠性工程等先進質量技術研發應用,支持企業大力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模式,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推動形成一批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的企業標準“領跑者”和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領跑者”標準。
實施“吉字號”品牌形象塑造工程。支持企業強化商標品牌資產管理,支持企業運用品牌建設專業化服務平臺,支持企業開展品牌企業領軍人才和品牌實用人才培訓,支持企業參與國家重大品牌交流活動,增強社會各界和消費者對“吉字號”的品牌認同。
吉山吉水出吉品。“吉字號”未來可期!
作者:于迅來/總策劃 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銳 黃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