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棟,是白山市司法局派駐靖宇縣赤松鎮赤松村的駐村第一書記,也是吉林日報的通訊員。談起來和吉林日報的“結識”,追溯到25年前。1999年12月,我應征入伍,從山東菏澤乘坐火車來到吉林延邊邊防武警開啟軍旅生涯。當新兵的時候,每周三晚上為讀報和寫家書時間。那個時候,我有幸結識了吉林日報。那個時候,部隊不讓用手機。于是,在訓練執勤間隙和周末時間,讀書看報成為我接觸外界的“窗口”,也充實著摸爬滾打的軍旅生涯。也在這個時候,同吉林日報結下了“不解之緣”。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我從延邊邊防武警戰士,到武警學院軍校學員,再到白山邊防武警支隊當一名警官,最后轉業到白山司法行政系統公務員,二十五個春夏秋冬,一直保持著閱讀吉林日報的習慣。
2018年9月,我被單位選派到靖宇縣景山鎮清水村開展脫貧攻堅駐村幫扶工作。在開展常規扶貧工作的基礎上,我還開展了扶志工作,積極做到“智志雙扶”。我第一個重點扶志的對象是清水村暖河子屯的貧困戶孫德國。2020年5月份,我將幫助孫德國從墮落青年成長為養牛小能人的扶志故事寫了一篇新聞(題目叫暖河子屯“扶志”記),發給了吉林日報的記者。經過報社同仁的修改,發表在2020年5月28日吉林日報讀者之聲版面。第一次在吉林日報發稿,心情非常的開心,翻來覆去看了十多遍,感覺像喝了蜂蜜似的——開心甜蜜。
從這以后,我便開啟了筆耕不輟撰寫“接地氣”“泥土氣息”新聞報道的通訊員之路。2021年6月,我又被單位選派到靖宇縣赤松鎮赤松村擔任鄉村振興第一書記。我在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的同時,積極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題,并積極撰寫新聞稿件,并向吉林日報紙媒和客戶端投稿。將幫扶部門幫扶赤松村鄉村振興的各項工作成果宣傳出去;將駐村干部扎根鄉村沃土默默奉獻幫困難群眾的事跡宣傳出去,營造建設美麗鄉村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2023年間,我撰寫了《秀美赤松“秀”幸福》《建設美麗庭院 助推鄉村振興》《于大娘“丟了”500元錢后》《駐村干部牽線,靖宇縣赤松村79歲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 》等20余篇新聞稿件,被吉林日報、彩練新聞、吉報調查等刊登,并被吉林日報評選為2023年度優秀通訊員。
2023年6月,吉報網群部記者通過"走轉改"下基層的方式,到靖宇縣赤松鎮赤松村采訪了我幫扶百姓和建設美麗鄉村的故事,撰寫了《“中年小伙”駐村記》,被吉林日報刊登??吹揭黄麄鬣l村振興的新聞稿件見諸報端,使我更加熱愛吉報這個“大家庭”,熱愛新聞宣傳事業,也將繼續奮斗鄉村振興一線,幫助脫貧村的群眾生活越來越“甜蜜”,日子越過越“紅火”。
感謝吉林日報培養著一代又一代通訊員。作為新時代通訊員,我要利用好吉林日報這個“舞臺”,從“要我寫”向“我要寫”轉變,從稿件的真實、生動、邏輯性要強、語言要簡潔、多描寫少陳述等方面入手,筆耕不輟,深“耕”鄉村振興沃土,以吉林日報為“媒”,書寫出更多“接地氣”地優質新聞稿件。
作者:通訊員 王棟 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憶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