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年一回眸,繁花三千皆浮云,唯你伴我砥礪前行,不問我前世,不問我來生,只是默默記錄著我的喜怒哀樂,見證著我人生路上風景的悠悠變遷。
一九九八年,在長白山下的一個鄉村小學里遇見你——《吉林日報》“東北風.人間”是我人生中最美的緣。雖然當時我已二十八歲,卻已是一名有著九年教齡的班主任兼語文、數學、美術、品德課的代課教師,一個充滿熱血的青年,對教育事業有著近乎癡迷的熱愛,看到有的代課教師成功上岸,而自己的前途遙遙無期,更多的是無奈。于是,你的“人生十問”,便成了我們最初交流的話題,79個字符,字字是我發自內心的吶喊。滄桑歲月讓我知道,從前不能復制,曾經沒有假如。如今,我已離開教育事業二十五年了,過去的世界我們無法相約,唯有承載著這份過往的你雖然泛黃但真實依舊。
兩年后的春天,因全縣教育改革取消代課教師崗位,30歲的我被迫帶著妻兒離開了我為之奮斗了十年半的講臺。隨我回到家鄉的還有你--一份1998年6月5日的《吉林日報》,如點點星光閃亮了我彷徨中的來路,多少個徹夜難眠,多少次躊躇徘徊,是你默默陪伴我走過了那段充滿迷茫而難忘的時光。
一次不經意地邂逅,卻注定了我們今生的緣。2009年10月16日我的圖片新聞在吉林日報農村版刊發,頓時一股暖流涌上心來,我不能氣餒,不能消失于塵埃,我還要勤寫、多寫,講好家鄉故事,讓青春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在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上我開始耕地、養豬、放牛...連續四屆當選為村干部,像荒棄多年的土地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2009年我被中共白山市委評為“農村黨員創業帶富先鋒”。除了發家致富,我還把心思撲在新聞寫作上。田間地頭、鄰居炕頭是我捕捉信息的來源,夜深人靜時我剛剛放下鎬鋤再拿起筆墨耕耘,《十二道溝鎮“五強化”打造秀美山村》、《俺們村也安了“電子眼”》、《“西瓜村”里嘮“瓜經”》等等。先后在《吉林農村報》刊發,一篇篇新聞稿掩飾不住我看到村莊日新月異變化的喜悅,我也在默默地蛻變著。2011年,我作為優秀村干部通過公務員招錄到政府機關工作,在新的人生起點,我的夢想還在路上……
2014年,吉報老師們到長白縣舉辦通訊員培訓班,我踴躍報名參加,終于有機會面對面向吉報老師學習了。我還按要求認真提交了一份通訊稿件。參加培訓那天,全縣的通訊員一百多人擠滿了會場,我選擇最后面一個位置忐忑地坐下來。一百多份稿件,多么希望老師能抽到我的稿件呀。當點到我的名字時,我的心怦怦直跳,姜忠孝老師對我的稿子點評得很細致,當姜老師說稿子雖有很多不足之處,但經修改后可以采用時,甭提我有多高興了,仿佛中了獎。那是我寫新聞稿以來第一次經老師們的系統培訓,雖然只有一天,但卻極其寶貴,為我以后的寫作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一路走來不忘初心,小村里我記錄著支部書記《大山深處繪“桃源”》,西瓜地里聽瓜農嘮《西瓜好吃有門道》,我們《村里有個“傻”姐姐》,《幸福溢滿小山村》……因為有你,我留下的足跡才美麗,因為有你,我才沒有蹉跎了曾經的歲月,才不負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多年來,我數次被評為《吉林日報》優秀通訊員,部分新聞稿件被《吉林日報》、《吉林農村報》等報刊選用,還被國家、省政府等相關網站轉載,并有多篇作品獲獎。
二十六年,光陰如水,歲月如蟬。感謝歲月中我們的每一次邂逅,雖然我有過《葉落他鄉》的惆悵,但因為有你的相伴,歲月更加溫暖。因為有你,才使一朵朵《杜鵑花》盛開著芬芳著你我的世界,只因為有你,我才《和一只燕子約會》迎接一場場《暖春》,《今天,我應該寫一首詩》《致敬我的戰友》,就在今天《我把擦亮的門窗留給春天》,留給你——吉林日報我最美的遇見。
作者:通訊員 韓炳軍 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憶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