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芒種。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九個節氣,夏季第三個節氣。"芒種"一詞,最早見于兩漢著作《周禮》:“澤草所生,種之芒種”。“芒種”的本義是芒作物的種子可以種植播種了。因為這個時節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適宜晚稻等谷類作物種植,過此之后種植成活率就越來越低。常言道“春爭日,夏爭時”,芒種時節,農事活動多了起來,吉林各地都開啟了“忙碌模式”。
芒種如何“忙種”,要看天氣狀況。芒種后,全省大部有陣雨或雷陣雨。吉林省氣象臺高級工程師高曉荻建議,芒種前后氣溫多波動,各地需加強水旱田田間管理工作,及時采取措施應對低溫影響,加強農田內澇的防御;做好設施農業管理及水稻幼苗管理工作。同時做好農作物病蟲害的監測和防治。
此時我省旱田作物如玉米、大豆基本出苗。面對這樣的天氣狀況,田間管理還要注意什么?
省農科院玉米所副所長路明建議,玉米出苗后,底肥養分消耗很快,需進行追肥。最佳追肥期在大喇叭口期, 即玉米生長過程中,玉米展開第11-12片葉,形似大喇叭的時候。以追施尿素為主,也可結合鉀肥、磷肥一起施入。省農科院大豆所副所長蔣洪蔚建議,適時進行中耕,不但能除掉部分雜草,還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提高保水保肥能力,促進大豆根系生長,防止倒伏。
永吉縣雙河鎮鎮郊村的一處大豆田
此時,農民們在田間忙種,期待豐收。而對于高三學生來說,芒種則意味著收獲。芒種過后即將進行高考,據教育部新聞辦消息,今年2024全國高考報名人數1342萬人,比去年增加51萬人。壓力“山大”,考生和家長或多或少都有些焦慮。長春市第六中學高三七班班主任馮連陽發現,臨近高考,一些學生會對父母的期望感受到壓力,很多父母會對學生的職業規劃和志愿填報過度干預。“學生們的社會經驗很少,對一些問題考慮得還不是很全面,我會觀察學生的狀態,從家長和學生兩方面進行心理疏導,讓他們能正確處理家庭關系。”馮連陽在“話療”之余,還會和學生們一起做運動,勞逸結合。
馮連陽一直珍藏著與學生們高一時的合影
芒種后還有一件大事,那就是端午節。端午未至,長春市的大街小巷已然充滿了節日氛圍,“高粽”諧音“高中”,也為考生們帶來吉祥的祝福。在各大商超里,龍舟模樣的展銷臺十分“吸睛”。在我們傳統印象中,南方人愛吃咸粽子,北方人愛吃甜粽子。近年來,具有南方特色的、包著肉餡的咸味粽子也在吉林流行起來,來自湖南的張欣怡在長春讀大學,她很高興當地能夠售賣咸口粽子,雖不及家人制作得那樣地道,但也彌補了她舌尖上的鄉愁。
芒種后氣溫回升,又遇上端午小長假,正是出游的好時候。往年長白山天池會在芒種后開化,早在5月24日,長白山發布的現場直播顯示,天池已經開化了三分之二,網友們戲稱,這是天池早早地“想開了”。天池開化,長白山趁熱打鐵,推出一系列文旅新玩法,如云頂市集將于6月回歸。今年,來長白山游玩,交通也更加便捷,長白山公交新增3號線,能在高鐵站和游客集散中心之間往返。
得益于多年的生態環境保護,長白山空氣清新、風景優美,有東北虎、紫貂、中華秋沙鴨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近期,長白山腹地的中華秋沙鴨也開始了“出游計劃”,在鴨媽媽的帶領下,雛鴨們從10多米高的巢中跳下,跟隨鴨媽媽躍入溪流,開啟“鴨生第一課”——浮水、潛水、覓食、躲避天敵等生存技能練習。
忙碌的芒種,教會我們什么?
“芒種”也被解釋為“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一個詞中含著播種和收獲兩重寓意。農民們為了糧食豐收而辛苦耕作、學生們為了光明前途而勤奮備考,就連秋沙鴨這樣的小生靈,為了迎接鴨生風雨,也要從十多米高的樹上縱身一躍,學習生活本領。芒種,忙種,讓我們種下人生的希望和夢想,勤于耕耘,來收獲生命的豐厚。
祝愿你,無論身處于人生的哪個階段,都可以忙而不“茫”,終有所獲。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子惠/文字 李琳/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