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健全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的制度和政策體系,為我們加快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帶來了新的重大機遇。經過近一段時間的學習,感到抓好全會精神落實,還是要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結合起來,發揮‘六大優勢’,補齊‘四大短板’,落實五個方面明確要求,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推動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月1日,遼源市委書記沈德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落實全會精神的過程,本質上是一個轉變工作作風的過程,也是一個樹立發展導向的過程。遼源市將以“實”字統領全會精神的學習、宣傳和貫徹,讓發展必須是、只能是高質量發展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引導各方面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這個“指揮棒”“紅綠燈”,在守牢安全底線、生態紅線、耕地紅線、地方債務警戒線和統計數據質量線的同時,打開遼源轉型發展新局面,也讓全市干部作風煥然一新。
把“實”體現在轉型發展上。既要解決遼源作為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不優、增長動力單一的問題,也要擺脫采煤沉陷區治理難、開發難、建設難的現狀。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文旅兩大新興產業,依托遼礦集團增量配電網和天楹重力儲能項目,最大限度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提供風光清潔能源,打造通過歐盟認證的綠電產業園;抓好天楹風光儲氫氨醇一體化項目,構建氫能全產業鏈,推動遼源由傳統煤炭基地向現代零碳高地轉變;以承辦省二十屆運動會為契機,突出生態和體育兩個主題,實施好那兔樂園、東山歡樂薈等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和文旅開發工程。同時,以科技創新為牽引,以智能化、數字化為方向,改造升級冶金建材、襪業紡織、農產品加工、汽車零部件、高精鋁加工等傳統特色產業。
把“實”體現在深化改革上。改革抓落實,最終要解決問題。我們將對照全會《決定》把“問題清單”變成“改革清單”,謀劃一批具有遼源特點的改革措施。重點是堅持小切口、大縱深,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通過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降低企業水電氣熱等要素成本和審批、辦證等制度成本。常態化開展好產需對接、銀企對接,研究降低企業融資、物流成本等具體路徑,增強企業活力和投資意愿。
把“實”體現在改善民生上。堅持把群眾急難愁盼的“需求清單”作為黨委政府盡力而為的“責任清單”,保證將新增財力的70%用于民生支出。重點是結合“接訴即辦”改革,健全完善“12345+網絡輿情”民生問題發現和解決閉環機制,著力解決看病難、停車難、如廁難、老舊小區改造、沉陷區搬遷、飲用水安全等群眾最關心、最擔心、最鬧心的問題。近期,我們將進一步優化早市、夜市的衛生環境和秩序,既為群眾提供實惠、方便的消費場所,也為發展富民經濟創造新的空間。
把“實”體現在統籌發展和安全上。切實把維護國家“五大安全”重大使命擔負起來,進一步強化沒有安全就沒有高質量發展、不抓安全就是違反政治紀律的認識,嚴格落實“三管三必須”“四不放過”,壓緊壓實“四方責任”,切實把安全責任落實到最小工作單元,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相得益彰。
把“實”體現在轉變作風上。把了解真情況、找準真問題、真解決問題作為最硬的作風,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四下基層”抓落實、“四不兩直”抓調研、“四不放過”抓整改,不搞“大呼隆式”、浮光掠影式的調研,真正扎到問題里去。特別是大幅減少對企業的干擾,增強服務意識、淡化管制思維,決不盲目要求企業上產能、上項目,多以現場辦公的方式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統籌為基層減負賦能,堅決清理文山會海,讓基層干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抓落實。
采訪結束時,沈德生告訴記者:“在遼源,我將帶頭轉變作風,從我做起、以身作則,注重身教勝于言傳,注重說到做到,帶動班子成員力戒空談、行勝于言,通過一級做給一級看,引導全市廣大黨員干部養成拿效果說話、以實績交卷的習慣。我相信,只要每個縣區都盯住和干成幾件像樣的事,落地和投產幾個好項目,幾年下來,遼源的高質量發展目標就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