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貫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系統觀念的原則。這“六個堅持”重大原則對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必須準確把握、嚴格遵循、長期堅持。
“六個堅持”重大原則是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寶貴經驗的科學總結,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采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其具體表現在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經濟發展的協調性不斷提升,綠色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安全保障能力逐步提升等諸多方面,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六個堅持”重大原則,對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六個堅持”重大原則從根本保證、價值立場、方向引領、工作主線、重要保障和基本方法等六個維度,集中揭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效路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六個堅持”重大原則是一個辯證統一、聯系緊密、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要全面系統理解把握。辦好中國的事,關鍵在黨,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改革無論怎么改,根本的東西絕對不能動搖,同時要敢于創新,把該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新時代改革開放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制度建設分量更重,繼續完善各方面制度機制,才能不斷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改革和法治相輔相成、相伴而生,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要有法治的堅強保障,法治的實現也離不開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動;堅持系統觀念,更加注重系統集成,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加凝神聚力、協同高效。
“六個堅持”重大原則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方法論指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在不斷實踐探索中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不斷深化對改革規律的認識,形成了改革開放以來最豐富、最全面、最系統的改革方法論,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學指導和行動指南。全會錨定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重點部署未來五年的重大改革舉措,“六個堅持”重大原則對改革舉措的實施具有提綱挈領作用,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學方法,必須全面準確地加以貫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遵循的首要原則,要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重大原則,始終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堅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作為改革成效的評價標準,讓改革開放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眾;堅持守正創新的重大原則,清醒認識“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創新才能引領時代”深刻含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展,突出問題導向,在新的起點上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的重大原則,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破立并舉、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原則,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統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推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系統觀念的重大原則,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最大程度釋放改革紅利。
“六個堅持”重大原則的提出,充分表明黨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不斷深化,改革目標更加明確,改革方法論更加科學,改革決心更加堅定。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六個堅持”重大原則,在改革實踐中落實好方法論要求,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不斷取得新突破、新勝利。
(作者系中共吉林省委黨校副校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