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出版的第16期《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關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說明》。從“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國改革的思想基礎、實踐基礎、制度基礎、民心基礎更加堅實,在新的歷史起點和新的實踐高度上、立足新的時代任務開啟了新的改革征程。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握自身的戰略地位和戰略使命,從人民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張,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辟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
在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中堅定改革方向,保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定力。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抓好改革,關鍵在堅持黨的領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全面吹響了改革開放的“進軍號”,在40多年氣勢如虹、波瀾壯闊的改革進程中,我們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這一切都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跨越時空、回首過往,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八屆三中全會,再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僅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一條寶貴經驗,更是凝聚改革共識、堅定改革方向的關鍵所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新征程上,無論改革怎么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等根本的東西絕對不能動搖,必須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將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
在堅持人民至上理念中踐行改革初心,守牢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取向。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黨的力量源泉。為民造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在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中,我們黨始終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作為改革的根本價值取向和力量源泉。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直面時代問題,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審議通過的超過600份改革文件,指引各方面出臺的3000多項改革方案,展現了全面深化改革造福人民的生動實踐,深刻印證了共產黨人改革為民的拳拳之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更是從人民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來謀劃和推進改革,充分彰顯了我們黨的性質宗旨、初心使命。面對新的改革目標任務,我們必須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在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中匯聚改革動力,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法治保障。法者,治之端也。改革是方向清晰、道路明確的有序事業,改革和法治就如同鳥之兩翼、車之兩輪,有著必然的內在聯系,兩者相輔相成、相伴而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確保各項改革事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的必然要求。未來改革發展中,我們必須立足新形勢,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堅持改革決策和立法決策相統一、相銜接,充分尊重和保障法治的權威性和穩定性,確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確保法治體系能夠適應改革發展的需要,同時還要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更好實現改革和法治的同步推進,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筑牢法治根基。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李星宇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